济南光复的消息传遍全国,报纸号外漫天飞舞,收音机里反复播报着这一振奋人心的捷报。不仅仅是山东,远在延安、重庆乃至许多尚未沦陷的城市,街头都自发出现了庆祝的人潮。八路军收复了第一个省会城市,这个象征意义,巨大到难以估量。
山东军区司令部,此刻却异常忙碌,与外面的欢腾形成鲜明对比。刘川将一份刚统计好的报表放在桌上,点了点上面的数字,看向政委、两位副司令和参谋长:“看看吧,喜忧参半。”
聂政委仔细看着:“短短半个月,报名参军的青壮年超过十万……这是汹涌的民意,也是沉甸甸的压力啊。”
“压力主要在后勤。”参谋长王安接口:“赵刚主任那边已经快忙疯了,政审、编组、思想教育,千头万绪。粮食、被服、武器,更是大头,我们虽然打下了济南,缴获颇丰,但要养活、装备骤然膨胀的近四十万部队,困难不小。”
副司令许友哈哈一笑:“困难啥?当年咱们八路军几个人几条枪都熬过来了,现在兵强马壮还怕这个,司令员,要我说,趁着这股劲头,咱们就该继续往南推,把冈村那老小子从徐州揪出来,”
刘川没有立即表态,目光转向一旁一直盯着地图沉思的韩楚:“韩副司令,你的看法呢?”
韩楚抬起头:“继续南下,目前条件不成熟。”
“哦?”许友看向他:“老韩,你这‘快速突击’打法不是讲究快准狠吗?怎么反倒保守了?”
“此一时彼一时。”韩楚走到地图前,手指点着徐州方向:“冈村宁次去徐州,绝非仅仅视察防务、确保交通线那么简单。他在收缩,也在积蓄力量,我们刚经历大战,收复济南,部队需要休整,新兵需要消化,庞大的缴获需要时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此时若孤军深入,后勤线拉长,侧翼暴露,一旦被鬼子抓住破绽,后果不堪设想。”
他顿了顿,看向刘川:“司令员的决策是对的,稳固根据地,招兵练兵,是当下最紧要之事,我们不是不打,而是要准备好,打更有把握的仗。”
刘川赞许地点点头:“韩副司令说到点子上了,胜利容易冲昏头脑,我们不能被眼前的欢呼迷住了眼睛,山东的局面是打开了,但根基还不牢靠,这新来的十万青年,是宝贝,也是考验,练好了是我们横扫千军的资本;练不好,就是乌合之众。”
他站起身:“现阶段方针不变:巩固,消化,整训,各旅防区按既定计划调整,李云龙、丁伟、张大彪他们,必须给我把根据地守得像铁桶一样。新兵编练,由韩副司令主要负责,结合我们之前总结的塔子沟战役经验和训练大纲,尽快形成战斗力,兵工厂那边,迫击炮炮弹要加大产量,复装子弹更不能停。我们要利用这段相对平静的时间,把拳头收回来,攥得更紧,”
“是,”几人齐声应道。
第一旅旅部,李云龙接着电话,脸上笑开了花,但语气却故作严肃:“是,司令员,我明白,巩固根据地,消化胜利果实,坚决执行命令,您放心,鲁西这边,小鬼子别想翻起浪花,”
挂了电话,他搓着手,对政委周恒和刚进来的赵刚笑道:“听见没?司令员说了,稳固为主。嘿嘿,咱们这下可以安心招兵买马,好好练练了。”
赵刚是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下来视察工作,他脸上也带着轻松的笑意:“李旅长,你可别光顾着高兴,十万新兵,分到各旅,你们第一旅任务不轻。思想工作、军事训练,都得跟上。”
“这我懂,”李云龙一拍胸脯:“有老周盯着,还有你赵主任时不时来指导,没问题,以前一个团千把人都能搅得天翻地覆,现在一个旅三四万人,再练不出来,我李云龙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周恒提醒道:“旅长,新编的几个团,干部缺口很大,特别是连排级。军区教导团那边,韩副司令抓得紧,但我们也要自己多想办法。”
“嗯,”李云龙收敛了笑容:“这是个大事。这样,从老独立团、新一团、新二团里,抽调一批战斗骨干,先顶上去当代理连长、排长。等教导团培训的人下来了,再调整。不能等,兵来了就得有人带,”
山东军区教导团驻地,操场上杀声震天。
韩楚面无表情地看着上还带着参军的热忱和一丝稚嫩,但眼神已经透出一股狠劲。
教导团副团长在一旁介绍:“副司令,这批是新来的三千人,基础还行,就是缺乏系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