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盯着赵阿婆的魂魄,她又一次抬起手,在空中划了一个圆,又划了一个叉。动作缓慢,却带着某种不容忽视的执念。
他没动,目光从魂魄身上移开,扫过操作台、锅具、价目表,最后落在墙角那只绿色塑料垃圾桶上。桶口半敞,里面堆着几层垃圾袋,最上面一袋已被警方贴上封条,标注“已检”。其余部分未被翻动。
沈墨站在几步外,正低头看手机。“技术科复核了笔迹,收款单上的‘8’和价目表修改字迹匹配度超过百分之九十。”他抬头,“但还差直接证据。”
“她在看那里。”丁浩忽然说。
“什么?”
“垃圾桶。”丁浩走过去,蹲下身,手指搭在桶沿。触感冰凉,塑料表面有些粗糙,边缘有轻微裂痕。他闭眼,指尖微微用力——一股微弱的牵引感传来,像是有人轻轻拉他的手腕。
他睁开眼,伸手探进桶底,避开封条袋,拨开压扁的餐盒和纸巾。底部黏着一张被油渍浸透的小票,皱成一团,几乎与污垢融为一体。
他小心捏起,摊在掌心。收据边缘焦黄,中间字迹模糊,但能辨认出两行关键信息:
**商品:桂花蜜x1瓶,冰片糖x1斤**
**商户:兰馨花坊·阿兰**
**时间:当日18:47**
正是案发当天,赵阿婆死亡前不到两小时。
“找到了。”丁浩声音不高,却让沈墨立刻走近。
他接过收据,眉头一紧:“这个时间点,她去买原料?可她店里明明有存货。”
“不是为了自己用。”丁浩站起身,“是为了放进别人的锅里。”
沈墨盯着那行字看了几秒,掏出证物袋将收据封装。“走,去花店。”
两人出门时,天色阴沉,街面湿漉漉的,昨夜雨刚停。他们步行穿过街道,直奔“兰馨花坊”。玻璃门依旧敞开,店内绿植茂盛,阿兰正弯腰整理花桶,听见铃铛响,直起身来。
她脸上浮出笑意:“又来了?这回是查完监控了?”
沈墨出示搜查令:“我们接到新线索,需对店铺及附属区域进行勘查。”
阿兰笑容淡了些:“又要查?我配合一次还不够?”
“这是程序。”沈墨语气平稳,“您若无问题,不必担心。”
她抿了抿嘴,退后一步,双手交叠放在身前,姿势和昨晚一模一样。
丁浩没说话,目光扫过后院门帘。布帘垂落,遮住通往小院的通道。他缓步靠近,掀开帘子走了进去。
院子不大,角落堆着肥料袋和废弃花盆,水泥槽靠墙而立,顶部盖着木板。槽边地面干燥,但靠近排水口的位置有一小片潮湿痕迹,颜色偏白。
他蹲下,伸手抹了一把,指腹沾上细粉。粉末无味,质地细腻,不像泥土。
“沈队。”他低声唤。
沈墨进来查看,立即叫来随行警员取样。现场快检试纸插入粉末溶液,片刻后显出浅红色反应线。
“氟乙酸钠。”技术员确认,“和糖水铺冰片糖罐中检出的灭鼠药成分一致。”
沈墨回头看向屋内。
阿兰站在门口,脸色未变,眼神却微微闪动。她开口:“那地方是堆放旧花泥的,谁知道以前谁倒过什么东西?你们凭这个就说我投毒?”
“我们在您店里的进货记录里,没查到近期购买灭鼠药。”沈墨盯着她,“但这种药不在正规渠道销售,私人获取途径……需要解释。”
“我不知道!”她声音抬高,“我连碰都没碰过那玩意儿!你们凭什么认定是我?就因为我买过糖料?满街人都买!”
“可您是最后一个在案发当天购买这两样东西的人。”丁浩接话,“而且是在赵阿婆死前不到两小时。”
“我买来自己用不行?”她冷笑,“我做甜品搭配,要糖要蜜,怎么就成了杀人证据?”
“问题是。”丁浩看着她,“赵阿婆从不烧糊糖水,可那天锅底有焦痕。火候失控,要么是人中途离开,要么……是有人动过灶台开关。”
阿兰眼神一滞,随即撇嘴:“她年纪大了,记性不好,烧糊一次很正常。”
“可她在您第三次买糖后才出事。”丁浩逼近一步,“三次加料,三次搅拌停顿,价格改成了八元,收据出现在垃圾桶——所有事都发生在三天内,集中在晚上九点前后。您说巧合?”
她没答,右手无意识地抬起,掠过鬓角。
又是那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