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阴魂委托簿 > 第130章 密函的真相

第130章 密函的真相(1 / 2)

审讯室的门还没开。

丁浩坐在走廊长椅上,手指搭在衣领边缘,玉片贴着锁骨,凉得像块铁。他没动,目光落在对面墙上那块电子钟上,数字跳到十点十八分。沈墨从技术组出来,手里捏着一份打印件,脚步没停,直接走向审讯室门口。

“等一下。”丁浩站起身。

沈墨停下,回头。

“那支钢笔,”丁浩说,“再查一遍。”

“哪支?”

“送修的那支金星笔。编号013。老苏修的那支。”

沈墨皱眉,“物证已经封存,技术组没发现异常。”

“他们没拆笔舌。”丁浩声音不高,“掰开看。”

沈墨盯着他看了两秒,转身走向物证室。

丁浩跟进去时,物证员正准备交接班。沈墨出示手续,取出证物袋里的钢笔。黑色笔身,黄铜笔帽,表面有细微划痕。丁浩戴上手套,接过笔,拇指在笔舌根部轻轻一推——金属发出轻微的“咔”声,笔舌歪向一侧,露出底下一道细缝。

“这里本来不该松。”丁浩把笔递到灯光下,“修笔的人不会动笔舌结构。除非……里面藏了东西。”

沈墨接过笔,用镊子探进缝隙。半片焦黑纸屑被夹了出来,边缘不齐,像是被火烧过又踩过。他摊在白纸上,放大镜压上去。

“……七三一……活体……”字迹残缺,墨色发灰,但能看出是手写体。

“七三一?”沈墨抬眼。

丁浩没回答。他闭了下眼,玉片突然发烫。老苏魂魄浮现在桌角,手指颤抖,指向那片纸屑,嘴唇开合——还是那句:“不能……交给……”

他睁眼,“老苏知道这东西不能外流。他想毁,又怕没了证据。”

“所以他烧了一部分,留下线索。”沈墨把纸屑重新封存,“但这支笔,怎么证明是陈志远的?”

“他修了三个月。”丁浩走到电脑前,“查登记簿。”

沈墨调出文渊斋客户记录。陈志远的名字出现在每周三的栏里,备注“修笔”,没有联系方式。丁浩翻到三个月前,突然停住。

“这支笔,”他指着一条记录,“老苏登记过。‘民国二十六年制金星钢笔,客户陈姓,送修原因:笔舌卡滞’。”

“还备注了‘建议送市博做材质鉴定’。”沈墨放大那行字。

“去问博物馆。”丁浩说。

电话接通后,档案室工作人员查了十分钟,回话:“这支笔确实在抗战文物失踪名录上。原主人是第三战区某参谋,曾用它记录日军在东北的暴行。一九四五年后失踪,一直没下落。”

沈墨挂了电话,盯着丁浩,“所以这钢笔不是普通古董,是证物。”

“密函藏在暗格里。”丁浩点头,“老苏修笔时发现异常,拆开看了。他认出内容,但不敢声张,只能留线索。”

“所以‘十三号,寅时取’不是修笔时间。”沈墨反应过来,“是交接代号。”

“寅不是时辰。”丁浩说,“是地支编号。‘寅’对应第三,‘十三’是编号。‘取墨’是取文件。老苏写在墨汁瓶底,是因为‘墨’字双关——既是墨汁,也是‘密’的谐音。”

沈墨沉默两秒,掏出对讲机,“调陈志远手机的邮件记录,查最近三个月,关键词‘文献’‘拍卖’‘境外转账’。”

技术组回得很快。

“他有加密邮箱。”沈墨看着平板,“和一家注册在境外的拍卖行有往来。上个月发过一张照片,标题是‘稀有战时手稿,编号13’。付款账户在瑞士。”

“就是那张被删的图。”丁浩说。

“我们恢复了。”沈墨点开附件。

照片模糊,但能看清是一张折叠纸页的局部,上面写着:“奉天……七三一部队……活体实验记录……严禁外泄……”

“密函残页。”丁浩声音沉下去,“老苏烧的那半张,和这个是一样的纸。”

沈墨盯着照片,“可他为什么杀老苏?完全可以骗走笔。”

“因为老苏提前修好了。”丁浩走到白板前,拿起笔,“陈志远每周三来,习惯固定。他以为老苏会按流程修三天。但他不知道,老苏发现异常后,连夜赶工,想尽快上报。”

他画出时间线:“周二晚上,老苏修完笔,看到密函。他怕惹事,烧了部分纸页,但留下三重线索——宣纸上的字、墨汁瓶底的记号、钟表停摆的时间。他以为只要有人来查,就能看懂。”

“可陈志远不知道笔已经修好。”沈墨接道,“他按原计划周三晚上来取。一进门,发现老苏拿着笔,神情不对。他慌了,动手抢。”

“推搡中老苏撞桌,脑溢血发作。”丁浩说,“陈志远以为他死了,翻找笔,发现暗格空了,以为密函被藏起来。他不敢久留,走了。”

“所以他删文件,是因为以为我们拿到了密函。”沈墨冷笑,“其实我们连笔都没拆。”

丁浩看着白板上的“十三号,寅时取”,忽然想到什么。

“那支备用笔。”他说。

“什么备用笔?”

“在远斋古玩店找到的那支金星笔,编号013,笔尖完好。”丁浩转身往外走,“他准备了假笔。万一老苏没修好,他就拿走真笔,换上假的,神不知鬼不觉。”

沈墨跟上,“可这次,老苏修好了。”

“所以他只能抢。”丁浩走出警局,风迎面吹来,“他以为老苏什么都没留下。可老苏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