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南极的回响(2 / 2)

“南极……上帝啊……”阿卜杜勒教授颤抖着摘下眼镜,用力擦拭着,仿佛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这……这如果被证实,将彻底改写人类文明的早期交流史!萨玛拉扎人……他们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霍船长的反应则更为直接和现实,他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脸上写满了凝重与担忧:“黄先生,您确定吗?南极那片地方,可不是闹着玩的!现在这个季节过去,正是极夜将要结束,但气候依旧极端恶劣的时候!冰山林立,暴风雪说来就来,温度能低到冻结钢铁!我们‘拾光号’虽然坚固,但并非专业的破冰船,一旦被浮冰困住,后果不堪设想啊!”

“姐夫,我们真的要去南极吗?”林小满的声音里则充满了年轻人特有的、混合着恐惧与极度兴奋的颤抖,她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星图上那片白色的区域,仿佛已经看到了那雄伟的冰塔。

林星晚没有立刻说话,她只是静静地看着黄砚舟。她了解他,比了解自己更甚。当他眼中流露出那种光芒时,便意味着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他前进的脚步。她轻轻拍抚着怀中似乎感受到紧张气氛而有些不安的舟舟,走到黄砚舟身边,没有去看那星图,而是直接望进他的眼睛,轻声问道,声音里听不出喜怒,只有全然的关切:“那里……很危险,是吗?”

黄砚舟迎上妻子的目光,那锐利如鹰隼的眼神瞬间柔和了下来。他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她微凉的手,指尖传递着温暖与力量。“是的,星晚,很危险。”他坦诚相告,没有丝毫隐瞒,“南极是地球上环境最严酷的地区之一,充满了未知的风险。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郑重,“那里的秘密,关乎伴星的起源,关乎萨玛拉扎人智慧的终极体现,甚至可能……关乎一些我们无法想象的、关于这颗星球的古老记忆。这是我们‘星轨之旅’无法回避,也必须去面对的终点。”

他环顾在场的每一个人,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种凝聚人心的感染力:“我知道前路艰险,这将是‘拾光号’启航以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但我们也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无数的线索和牺牲将我们指引至此。如果我们因为畏惧而退缩,那么之前所有的努力,星庙的启示,观测站的发现,乃至穆勒的救赎,都将失去意义。这不仅是一次探险,更是一份责任,对历史的责任,对文明传承的责任。”

他的目光最后落回林星晚脸上,带着深深的歉意与无比的坚定:“星晚,我……”

“不必说了,”林星晚轻轻打断了他,她反手握紧了他的手,脸上绽放出一个温柔而理解的笑容,那笑容如同穿透南极冰原阴霾的阳光,温暖而充满力量,“你去哪里,我和舟舟就去哪里。我们是一家人,无论面对的是风浪,还是冰雪,都应该在一起。”

她的话语轻柔,却如同最坚定的誓言,瞬间驱散了黄砚舟心中最后的一丝顾虑,也让甲板上所有原本还有些忐忑的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与勇气。

“黄先生,黄夫人!”霍船长猛地一拍大腿,脸上那凝重的表情被一种豁出去的豪情所取代,“既然您二位都下了决心,那我老霍还有什么好说的!‘拾光号’就是大家的家,只要我这把老骨头还在,就一定想办法把大家平安送到南极,再平安带回来!我这就去研究航线,调整物资储备!南极就南极,咱们闯他一闯!”

“对!闯他一闯!”埃里克也激动地附和道,脸上洋溢着科学工作者面对终极谜题时的狂热。

林小满更是跳了起来:“我这就去整理所有关于南极的地理和气候资料!还有萨玛拉扎的符号,说不定在南极能找到更完整的版本!”

阿卜杜勒教授重新戴好眼镜,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我会联系我在欧洲的几个学术机构的老朋友,看看能否找到一些早期、未曾公开的南极探险记录,或许能有所借鉴。”

决定既下,整个“拾光号”如同一个精密的仪器,开始高速运转起来。霍船长带着大副和水手们,日夜不停地研究南下航线,计算着如何利用洋流,规避西风带的狂暴风浪,选择最合适的切入角度进入南极圈。物资官开始清点库存,列出长长的补给清单:加厚的防寒衣物、足以应对极端低温的燃料、抗坏血病的柠檬和罐头、额外的药品、以及应对浮冰和可能冰封状况的特殊工具。

林小满和埃里克则再次扎进了实验室,他们将所有与南极相关的、哪怕是只言片语的萨玛拉扎记载都单独整理出来,与现有的、为数不多的南极地图进行比对,试图定位那座冰原观测站更精确的位置。阿卜杜勒教授则伏案疾书,通过船上那台功率强大的无线电设备,尝试与外界取得联系,搜寻一切可能有助于此次远征的信息。

而黄砚舟和林星晚,则在忙碌的间隙,享受着暴风雨来临前最后的宁静。夜晚,甲板上寒风凛冽,但星空却格外清澈明亮。两人并肩站着,裹着厚厚的毛毯,望着南方那片深邃的、仿佛隐藏着无数秘密的夜空。

“小时候读《山海经》,总觉得那些海外奇谈、大荒异闻,不过是古人的幻想。”林星晚将头靠在黄砚舟的肩膀上,轻声说道,“可现在,我们却要亲自去往那比《山海经》所载还要遥远、还要神秘的‘大荒’之地了。有时候想想,真觉得像一场梦。”

黄砚舟揽着她的肩膀,感受着她的体温,目光依旧望着南方:“是啊,像一场梦。但这场梦,因为有你,有舟舟,有船上这些志同道合的伙伴,才显得如此真实而珍贵。”他低下头,看着她被星光映照的侧脸,“星晚,谢谢你。谢谢你一直在我身边。”

林星晚没有回答,只是更紧地依偎着他。无声胜有声。

在“拾光号”转向,正式朝着南方开始破浪航行的第一个夜晚,黄砚舟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独自一人,站立在无边无际的白色冰原上,狂风裹挟着雪粒,如同刀子般刮过他的脸颊。在视线的尽头,那座在星光影像中见过的萨玛拉扎石塔,巍然矗立。塔尖之上,那颗熟悉的“伴星”不再是遥远天际的一个光点,而是变得无比巨大、清晰,仿佛近在咫尺,其散发出的光芒,不再是冰冷的银色,而是一种温暖的、如同母亲怀抱般的金色光辉,笼罩着整个冰雪世界。他听到一种低沉而悠扬的韵律,仿佛来自大地的心脏,又仿佛来自星辰的低语,在呼唤着他,引导着他……

他从梦中惊醒,坐起身,窗外依旧是漆黑的夜,但南方天际线的方向,似乎有一颗星星,格外地明亮,正与梦中那金色的光辉隐隐重合。

他知道,那不是结束,而是真正的开始。

“拾光号”如同一支离弦之箭,劈开墨蓝色的海水,坚定不移地,朝着地球的底端,朝着那片蕴藏着最终答案的冰雪秘境,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或许是最为大胆、也最为浪漫的一次远征。

(第一百一十四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