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南洋遗梦:荆棘与星途 > 第113章 百慕大的迷雾

第113章 百慕大的迷雾(1 / 2)

“拾光号”穿越了赤道无风带,告别了太平洋那变幻莫测的温情与壮阔,正式驶入了北大西洋这片以脾气暴躁着称的海域。甫一进入,便觉气氛迥然不同。太平洋那澄澈的、带着暖意的蓝色在此地仿佛被稀释、冷却,化作了一片沉郁的、近乎铁灰的苍茫。海面不再总是平静如镜,时常无风也起三尺浪,黝黑的波涛如同无数躁动不安的山峦,永不停歇地翻滚、涌动。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水汽,天际总是堆积着铅灰色的、低垂的云层,仿佛随时都能拧出水来。海风也失了太平洋的柔和,变得凌厉而刺骨,带着一种深入骨髓的寒意,吹在脸上,如同细小的冰针,提醒着人们已置身于一片更加古老、也更加莫测的水域。

霍船长几乎是长在了船桥上,他那双因常年与海洋打交道而显得格外锐利的眼睛,此刻更是如同鹰隼一般,紧紧盯着前方那片仿佛永远也化不开的、灰蒙蒙的海天尽头。他手中的黄铜望远镜被他攥得温热,不时举起,试图穿透那层层叠叠的、时浓时淡的雾气,看清航路。“邪门,真是邪门!”他放下望远镜,对身旁肃立的黄砚舟低声道,声音里带着航海人特有的警觉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黄先生,您看这片海域,天气变得比娃娃的脸还快。方才还是云开见日,能望出去十几海里,可您瞧那边,”他指着右前方一片尤其浓重的灰白色区域,“转眼的功夫,那雾就像活了似的,从海里头自己冒出来,眼看着就要漫过来了!更麻烦的是百慕大这一带,海图上的标注本就含糊,底下暗流更是七拐八绕,复杂得很,像个水下迷宫。咱们的罗盘从昨天起就时不时犯毛病,指针打摆子,若是全靠它,十有八九得在这片‘魔鬼三角’里兜圈子!”

黄砚舟身姿挺拔地站在霍船长身侧,身上那件薄呢大衣的领子被海风吹得微微翻动。他目光沉静,落在摊开在海图桌上的那张从观测站带回的古老羊皮卷航海图上。他的指尖,正点在图上那个用醒目的朱砂色标记出的、位于百慕大三角边缘区域的小岛上。根据羊皮卷旁边附着的、由阿卜杜勒教授艰难译出的几行萨玛拉扎文字记载,这座小岛名为“迷雾之屿”,被描述为萨玛拉扎人在广袤大西洋上所设立的“最后之眼”,是观测伴星运行、记录洋流变化的终极前哨。

然而,关于这座“迷雾之屿”的记载,实在是过于简略了,除了名字和基本方位,几乎再无其他描述。没有岛上的地形特征,没有建造物的说明,甚至连警示的话语都欠奉。这种异乎寻常的“沉默”,与萨玛拉扎人在其他遗迹处留下的详尽铭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刻意抹去了关于这里的大部分信息,只留下一个充满诱惑又潜藏危险的坐标。这种未知,让黄砚舟的心头,如同这北大西洋的海面一般,笼罩着一层隐隐的不安,沉甸甸的,难以驱散。

“姐夫!姐夫!你看我找到了什么!”林小满清脆而带着急促喘息的声音打破了船桥上的凝重气氛。只见她抱着一本皮质封面已然斑驳脱落、纸页泛黄脆硬的厚重大部头书籍,几乎是跑着冲了进来,脸上因激动而泛着红晕。

她小心翼翼地将那本厚重的古籍放在海图桌上,用手指点着其中一页,那上面是一种花体字的西文,夹杂着粗糙的手绘插图。“这是我从船上的旧书库里翻出来的,是一位十七世纪的西班牙探险家,名叫迭戈·德·阿尔瓦拉多的航海日志残本!里面提到了一个岛,和我们的‘迷雾之屿’位置很接近!你们听这段——”她深吸一口气,努力用清晰的声音翻译着那古老而略显晦涩的文字:

“‘……圣周第九日,我等船只‘圣玛利亚’号,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怪诞浓雾所困,漂流至一陌生岛屿。此岛终年为可怖之白雾笼罩,目力难以及远。岛上矗立数座巨石高塔,其形制非人力所能想象,塔身刻有奇异符号,入夜后竟自行散发幽光,宛如鬼火……更令人毛骨悚然者,凡靠近此岛之生灵,皆言耳畔闻得低沉呼唤之声,似来自远古深渊,直抵灵魂,令人心智迷乱。吾船之罗盘至此亦全然失效,指针旋转如疯魔,若非上帝垂怜,借一阵风将吾等吹离,恐已步前人后尘,永葬于此片‘失落之海’……’”

“会自行发光的符号?远古的呼唤?罗盘失效?”黄砚舟接过那本沉重的日志,指尖拂过那因年代久远而模糊的字迹,眉头紧紧锁起,“这与萨玛拉扎的星图符号特性何其相似!只是效果似乎被放大了,或者说……扭曲了。难道‘迷雾之屿’上的石塔,并非简单的观测设施,而是某种……能量汇聚或放大的装置?”

他心中的疑团越来越大,那种不安感也愈发清晰。萨玛拉扎人建造这里,绝不仅仅是为了“看星星”那么简单。

就在他沉吟之际,了望台上负责警戒的船员发出了带着惊惶的、变了调的高声呼喊:“雾!好大的雾!从前面压过来了!能见度……能见度不到五十米了!”

这一声呼喊,如同丢入滚油中的冰块,瞬间让“拾光号”的甲板上炸开了锅!

几乎是在话音落下的同时,众人便看到,前方那片原本只是略显朦胧的海平面,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巨兽喷吐出的磅礴吐息所笼罩,一片厚重得如同实质的、乳白色的浓雾,以排山倒海之势,无声而又迅猛地朝着“拾光号”奔涌而来!那雾气浓得化不开,仿佛有生命一般,瞬间便将整艘船吞噬了进去!

甲板上的光线骤然暗淡下来,仿佛从白昼一步跨入了黄昏。四周一片死寂,只有海水轻轻拍打船身的“哗哗”声,在这极致的安静中被放大,显得格外清晰,又格外诡异。几步之外的船舷、桅杆,都变得模糊不清,影影绰绰,如同鬼魅。空气中弥漫开一股潮湿、冰冷、带着些许腥咸和……某种难以言喻的、像是金属锈蚀又像是臭氧般的奇特气味。

“罗盘!罗盘疯了!”驾驶室内传来舵手惊恐的叫声。众人凑过去一看,只见那原本指向北方的磁针,此刻如同被抽打的陀螺,在罗盘盒内疯狂地、毫无规律地高速旋转着,根本无法指示任何方向!

几乎同时,安装在船桥和各处的无线电通讯设备,也发出了刺耳至极的、如同无数砂纸摩擦的“沙沙”噪音,其间夹杂着断续的、扭曲的人声杂音,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任何有意义的通讯都已中断!

“怎么回事?!砚舟!”林星晚抱着被惊醒而有些不安的舟舟,在阿卜杜勒教授的陪伴下,匆匆来到船桥,找到了黄砚舟。她的脸色有些发白,尽管努力保持着镇定,但紧握着女儿的手却泄露了她内心的紧张。舟舟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令人窒息的不寻常氛围,不再咿呀学语,只是将小脸深深埋在林星晚的颈窝里,小手紧紧攥着母亲的衣领,发出细微而不安的呜咽。

黄砚舟立刻上前一步,将妻女护在身侧,他的目光锐利如刀,扫视着周围这伸手几乎不见五指的浓雾,声音沉稳而冷静,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是强烈的磁场干扰!和百慕大三角那些失踪传说里描述的情况一模一样!这雾……恐怕也不仅仅是水汽那么简单!”他立刻转向脸色凝重的霍船长,果断下令,“霍船长,立刻关闭主引擎,放下锚链!保持船身稳定,避免盲目航行触礁!所有人,没有命令,不得随意走动,更不得靠近船舷!等待这阵浓雾自行散去!”

“是!黄先生!”霍船长也是经验丰富,深知在未知海域遇此诡异情况,盲动乃是大忌,立刻高声传达命令。“拾光号”那巨大的蒸汽轮机停止了轰鸣,庞大的船身在惯性的作用下缓缓前行了一段,最终随着锚链“哗啦啦”的投放声,彻底静止了下来,如同一片被遗忘的树叶,漂浮在这片死寂而神秘的浓雾中心。

船员们被组织起来,手持强光探照灯,紧张地警戒着四周,灯光射入浓雾,如同泥牛入海,只能照亮前方一小片翻滚的雾墙,更添了几分未知的恐惧。每个人都屏息凝神,生怕从那片乳白色的混沌中,突然冲出什么可怕的东西。

死寂,持续的、令人心头发毛的死寂。

然而,这种死寂并未持续太久。忽然间,一阵微弱、却极具穿透力的声响,从那浓雾的深处,断断续续地传了过来。

那声音低沉、悠长,仿佛一口被遗忘在时光尽头的巨钟,正在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缓慢而沉重地敲响。“嗡……嗡……”声音并不响亮,却奇异地无视了距离和雾气的阻隔,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一种古老的、蛮荒的韵律,直接敲击在人的心脏上,引起一阵莫名的悸动。

“什么声音?”林小满侧耳倾听,脸上露出了惊疑不定的神色。

紧接着,更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发生了。随着那低沉的“钟声”指引,在强光探照灯勉强穿透的、浓雾的最深处,几个巨大无比的黑影,开始若隐若现地勾勒出它们的轮廓!那轮廓巍峨、高耸,如同神话中支撑天地的巨柱,又像是沉默的远古巨人,静静地矗立在迷雾之中。探照灯的光芒偶尔扫过它们的表面,竟反射出一种奇异的、冰冷的灰色光泽,仿佛那不是石头,而是某种金属或是覆盖着冰霜的晶体!

“是石塔!是日志里记载的会发光的石塔!迷雾岛!我们到了!”林小满激动地指着那些黑影喊道,下意识地举起一直挂在胸前的相机,想要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然而,当她按下快门时,相机却毫无反应,屏幕一片漆黑,仿佛内部的所有电子元件都在一瞬间失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