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海溪号”再次驶向那片令人既向往又敬畏的暗礁区。
今天的船上气氛与往日不同,除了林海和秦雨,老根叔和阿水伯这两位合作社最富经验的老把式也全副武装,参与了进来。
他们四人将是首批使用【团队协作通信系统】探索主沉船区的核心成员。
“耳麦都调试好了吗?”林海最后一次检查装备,对着麦克风说道。他的声音清晰地传入另外三人佩戴的耳塞中。
“清晰得很呐!”老根叔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的颤抖,“这玩意儿真神了,在水下还能像在陆地上一样拉家常!”
阿水伯稳重地回应:“收到,海娃子。我这头也没问题。”
秦雨则更关注学术:“信号稳定。林海,我们按计划分成两组,你和根叔从东侧接近,我和水伯从西侧,随时同步情况。”
下水后,通信系统的优势立刻显现。浑浊的水域和复杂的地形不再那么可怕,四人彼此呼应,精准地规避着暗流,相互指引着安全的路径。
“注意三点钟方向,有片铁丝网,像是之前那帮人留下的。”林海提醒。
“收到。我这边发现一片陶器碎片,看釉色像是大宗货物。”秦雨回应。
“海娃子,你上方礁石有点松,小心避让。”老根叔时刻关注着队友。
在这种高效协作下,他们很快穿透了外围的障碍区,一片巨大的阴影逐渐在前方的昏暗海水中显现。
当“福昌号”的主船体真正毫无保留地呈现在眼前时,尽管早有心理准备,四人还是被深深震撼了。
这艘沉睡百年的商船,如同一个被时光定格的巨人,庞大的木质船身斜倚在两道巨大礁石的怀抱中,大部分结构依然完整。
船楼虽然坍塌,但轮廓犹在,巨大的桅杆折断后砸在甲板上,覆盖着厚厚的海洋生物沉积。船舷一侧破开一个狰狞的大洞,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触礁时的惨烈。
“我的老天爷……这船可真不小。”老根叔喃喃道。
“规模远超一般沿海商船,‘福昌号’当年恐怕是跑远洋贸易的。”
秦雨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林海,你看船尾的雕刻,虽然模糊,但工艺精湛,这船来历不简单。”
林海绕着船体缓缓游动,心中澎湃。UI界面上的气运值,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0开始缓慢增长,5点…10点…仅仅是确认并接近主沉船,就带来了如此丰厚的回报。
“秦博士,根叔,水伯,我们小心点,先探索外部和那个破洞附近。”林海压下激动,下达指令。
探索随即展开。借助通信系统,他们效率极高:
阿水伯在船首附近发现并打捞起一个密封完好的小型紫檀木匣。
老根叔在破洞外围的泥沙中,找到了数枚西班牙银币,证明了“福昌号”参与过国际贸易。
秦雨则重点关注那片奇特的紫色海藻。
她发现,越靠近船体,紫藻的长势就越旺盛,颜色也越深邃,尤其是在船体裂缝和木质腐朽处,几乎形成了小片的“紫藻林”。
“初步判断,这艘沉船释放的某些微量元素或形成的独特微环境,极其适合这种紫藻生长。”
秦雨分析道,“这里可能就是紫藻的原生地或最佳生长区!”
最关键的发现来自林海。他小心翼翼地进入那个巨大的破洞,在内部舱室的入口处,发现了一扇被海生物partially覆盖、但明显更为坚固的铁力木舱门。
舱门被一把巨大的铜锁锁住,虽然锈蚀,却依旧牢固。
“这里可能是指挥官室或者贵重物品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