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医魄 > 第152章 疑难攻坚

第152章 疑难攻坚(1 / 2)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国家神气医学研究中心”新挂的牌匾上,折射出耀眼的金光。林澈站在大楼前,仰头望着这行苍劲有力的大字,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情感。从最初医院里那个被排挤的住院医师,到如今执掌国家级研究中心,这条路上布满荆棘,却也开满了奇迹之花。

“老师,人都到齐了。”沈雨霏轻步走来,将一杯刚泡好的参茶递到林澈手中。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经过这些日子的历练,那个曾经有些怯懦的女孩已经能够独当一面。

林澈接过茶杯,温热透过瓷壁传递到掌心。“走吧,今天是特殊病例研究中心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诊,我们不能迟到。”

两人并肩走进电梯,沈雨霏熟练地汇报着情况:“根据全球医疗网络提交的病例,我们筛选出了三个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难题。专家组已经对前期资料进行了分析,就等您来做最终决策。”

“三个?”林澈微微挑眉,“我记得最初筛选出了七个候选病例。”

“是的,但有四个病例在初步干预后已经出现好转,转入了常规治疗流程。”沈雨霏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剩下的这三个,是真正的硬骨头。”

电梯在顶层的特殊病例研究中心停下,门开的瞬间,眼前的景象让即使是见多识广的林澈也不禁微微动容。

占地近千平米的环形空间被巧妙地划分为数个区域:中央是圆形的全息投影会诊区,四周环绕着各种尖端医疗设备,东侧是生物能量监测站,西侧是中药药理分析平台,北侧则是一整面的数字化病例墙,实时更新着全球疑难病例的数据流。

最引人注目的是南侧那片区域——数十个密封舱整齐排列,舱内躺着本次会诊的重点病例。透过观察窗,可以看到患者周身连接着精密的传感器,实时监测着他们的生命体征和能量波动。

“林主任!”韩博从人群中走出,手中拿着电子病历板,“三位患者已经准备就绪,就等您来主持会诊了。”

林澈点头,走向中央会诊区。圆形的会议桌旁已经坐满了人,除了研究中心的核心成员,还有通过全息投影参与的国内外顶尖专家。见到林澈进来,众人纷纷起身致意。

“各位请坐。”林澈摆手示意,目光扫过全场,“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医学的边界?”

会场安静下来,众人面面相觑,不明白林澈为何在如此紧要的关头提出这样一个哲学性问题。

“在我看来,”林澈继续道,声音沉稳有力,“医学的边界不在于我们知道多少,而在于我们敢于承认自己不知道多少。今天坐在这里的这三个病例,就是人类医学‘不知道’的边界。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个边界往前推进一寸,哪怕只有一寸。”

他轻轻挥手,中央的全息投影立刻亮起,呈现出第一个病例的详细资料。

**【病例一:凝固的时间】**

全息影像中,一位十四岁的少女静静躺着,她叫艾米莉,来自北欧。她有着精致的面庞和长长的金发,像是童话中的睡美人,只是这一睡,就是两年。

“进行性肌肉骨化症,俗称‘石人综合征’。”韩博调出患者的影像资料,“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遗传疾病,患者的软组织会逐渐骨化,最终变成‘活雕像’。目前全球确诊不足千人,无有效治疗方法。”

影像中,艾米莉的背部已经形成了大片的异位骨骼,像是第二层骨架从体内刺出,她的左臂已经无法弯曲,关节处明显可见骨性突起。

“现代医学的困境在于,”来自美国的约翰逊教授通过全息投影发言,“我们无法阻止异位骨化的进程,手术切除只会刺激更严重的骨化。这就像在体内点燃了一场无法熄灭的火焰。”

林澈凝视着影像,眉头微蹙。“雨霏,从神气理论的角度,你怎么看?”

沈雨霏调出能量监测数据:“我们监测到患者的经络系统出现了严重的‘气滞血瘀’,特别是在膀胱经和督脉区域。这种瘀滞不同于普通的经络阻塞,它更像是一种...程序错误。”

“程序错误?”几位传统医学专家露出疑惑的表情。

“是的,”沈雨霏点头,“人体的自我修复本应是有序的,但在她体内,这个程序出现了bug,把本该修复软组织的信号错误地解读成了制造骨骼的信号。”

一直沉默的姜离的声音在林澈脑海中响起:“此非寻常痹症,乃先天胎元有损,五行金气过盛,反克肝木。肝主筋,金克木则筋失所养,化而为石。”

林澈心中一动,将姜离的观点转化为现代医学语言:“我认为,这可能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错误,导致间充质干细胞的定向分化机制失控。在特定信号刺激下,它们不再分化为正常的软组织,而是错误地分化为成骨细胞。”

会场一阵骚动,这个观点为理解疾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那么治疗方向呢?”约翰逊教授急切地问。

林澈站起身,走向艾米莉的隔离舱:“既然问题是程序错误,我们就要尝试‘重写程序’。不是简单地阻止骨化,而是引导那些错误的细胞走向正确的分化路径。”

他转向团队:“我建议采用‘五行相生’配穴法,重点刺激肝经和肾经的原穴,配合特定频率的声波振动,向体内传递‘重新编程’的信号。同时,外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药剂,内服滋补肝肾、平衡五行的汤剂。”

“声波频率的具体参数呢?”负责物理治疗的专家问道。

林澈闭目沉思片刻,姜离的知识与他的现代医学素养在脑海中交融:“先用40hz的伽马波尝试,这是目前研究证实能够促进脑神经网络重塑的频率,或许对细胞通讯也有类似作用。”

沈雨霏快速记录着,眼中闪着兴奋的光:“我立刻去准备相应的设备和药物。”

**【病例二:燃烧的生命】**

第二个病例的全息影像展开时,会场响起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

病床上,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男子全身通红,像是被煮熟了的龙虾,体表甚至隐约可见蒸腾的热气。他痛苦地扭动着,即使隔着影像也能感受到那种灼烧般的痛苦。

“中枢性高热综合征,”韩博的声音沉重,“患者李明,二十三岁,三个月前突发怪病,体温恒定维持在41度以上,各种退热措施均无效。”

影像切换至李明的内脏监测图,他的肝脏、肾脏等多个器官都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损伤迹象。“持续高热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按照这个速度,他最多还能支撑两周。”

来自德国的穆勒教授摇头叹息:“我们尝试了所有已知的降温方法,甚至动用了极端的体外循环降温,但都无济于事。热源似乎来自他身体内部的每一个细胞。”

林澈走近全息影像,仔细观察着李明的能量监测数据。“体温41度,但经络监测显示,他的肾经和心经能量几乎枯竭,这不符合常理。”

正常情况下,高热患者应该阳气过盛,能量充沛,但李明的能量图谱却显示出一种诡异的矛盾——体表炽热如火山,内部能量却近乎枯竭。

“像是有什么东西在从内部燃烧他的生命。”沈雨霏轻声说。

姜离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次带着少有的凝重:“此乃‘焚血症’,吾平生仅见载于古籍。非外感热邪,亦非内伤发热,而是精元自燃,以生命为燃料,燃尽方休。”

林澈心中一震,将姜离的判断说了出来:“这不是普通的热症,而是细胞层面的能量失控。患者的线粒体——细胞的能量工厂——可能发生了功能紊乱,产生了远超正常水平的能量,这些能量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同时也在快速消耗着他的生命储备。”

“线粒体疾病?”几位专家面面相觑,“但什么样的线粒体疾病会导致如此极端的表现?”

“也许是某种我们尚未认知的突变。”林澈沉思道,“治疗的关键不是降温,而是重建能量平衡。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既能够稳定失控的线粒体,又能够补充他近乎枯竭的能量储备。”

他转向中药研发团队:“立即准备‘引火归元’方,重用附子、肉桂,但煎煮方法要特别讲究,先煎附子四小时,去麻味后再入他药。”

“附子?”几位西医专家露出担忧的神色,“在如此高热的情况下使用大热之药,会不会火上浇油?”

林澈摇头:“根据神气理论,这是‘真寒假热’,表面的高热是虚阳外越的假象,内部实则阴寒至极。必须用大热之药引火归元,使浮越的阳气回归本位。”

接着,他布置了一系列复杂的治疗方案:通过特定穴位的针灸建立能量通道,引导外越的阳气回归;利用低温室物理降温保护重要器官;配制特殊的营养剂补充生命储备;甚至准备尝试用微弱电流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这个方案大胆而冒险,但面对一个生命只剩下两周的患者,没有人提出异议。

**【病例三:消失的自我】**

第三个病例的资料展开时,会场陷入了更深的寂静。

全息影像中,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女性安静地坐在轮椅上,目光空洞,对周围的一切刺激都没有反应。她的生命体征平稳,身体检查无任何器质性病变,但她的意识似乎已经离开了躯壳。

“卡普格拉综合征的极端变种,”韩博的声音低沉,“患者苏珊,三十二岁,半年前开始,她逐渐‘忘记’了自己身体的存在。先是认为左手不是自己的,然后是整个左半身,现在,她认为整个身体都不属于她。”

影像切换,显示苏珊的大脑活动监测图。令人震惊的是,当她看到自己的手时,大脑中负责身体识别区域的活动完全静止,就像在看一个无关的物体。

“她还能吃饭、睡觉、行走,但这些行为都是无意识的,就像一套预设的程序。”负责神经科学的张教授解释道,“最可怕的是,随着时间推移,她的生命体征正在逐渐减弱,仿佛连潜意识都开始放弃这个身体。”

几位心理学家表示,这是他们见过的最严重的身份识别障碍,传统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完全无效。

林澈凝视着苏珊的能量图谱,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她的全身经络出人意料地通畅,气血运行平稳,但所有的能量流都在胸口膻中穴附近戛然而止,像是被一堵无形的墙挡住了。

“神气隔绝,”林澈喃喃自语,“意识与肉体失去了连接。”

姜离的声音带着罕见的困惑:“此症甚奇,似‘离魂’而非离魂,乃‘神不守舍’。其元神尚在体内,却自绝于形骸,如舟弃港,如鸟厌巢。”

林澈在会议室中踱步,脑海中飞速整合着古今智慧。“我认为,这可能是一种极端的自我认知功能障碍。大脑中负责‘自我识别’的神经网络与身体感觉系统断开了连接。她不是失去了意识,而是意识拒绝承认这个身体是‘自我’的一部分。”

“那么,如何重新建立这种连接呢?”沈雨霏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