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顶层的露台,林澈凭栏远眺,手中紧握着那方仍在微微震颤的【济世安魂印】。深海方向传来的悸动虽然微弱,却如芒在背。他清晰地知道,与“蓬莱”和“昆仑墟”的战争,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决定了?”沈雨霏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必须去。”林澈转身,眼神坚定,“‘昆仑墟’的异动说明时间不多了。姜离医生的记忆是重要的拼图,而临安(今杭州),是她记忆终结之地,也是济世堂曾经的根基所在。在那里,我们或许能找到克制‘伪念’,甚至理解‘昆仑墟’本质的线索。”
他摊开手掌,安魂印在晨曦中泛着温润的光泽。“印信与昆仑墟之间存在感应,到了临安,借助与姜离医生渊源更深的地脉之气,或许能激发更多反应。”
杨女士的办事效率极高。当林澈提出前往杭州的请求后,不过数小时,一切就已安排妥当。一架专机将直接送他们前往杭州,当地的安全和接待工作也已部署完毕。考虑到研究的连续性,以及沈雨霏在郑先生病例中展现出的卓越天赋和日渐成长的灵觉,她将作为主要助手随行。韩博博士和赵晴则留在研究中心,继续负责郑先生的维持治疗和对“伪念”数据的深度破译。
临行前,林澈再次来到郑先生的病房。经过上次惊心动魄的“魂噬反扑”和随后的“神识剥离”,郑先生的状态如同风中残烛,虽然暂时稳定,但生命迹象极其微弱,全靠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林澈以金针构筑的“生机阵法”维系。他残存的神魂被一层稀薄但坚韧的“伪念”黑雾紧紧包裹,如同沉睡在琥珀中的昆虫。
“我们一定会找到救你的方法。”林澈低声承诺,指尖拂过一枚刺在郑先生百会穴上的金针,一丝精纯的元气渡入,暂时加固了那摇摇欲坠的生机屏障。
……
杭州,西湖。
盛夏的西湖,接天莲叶,映日荷花,游人如织。但林澈和沈雨霏无暇欣赏这美景。在当地相关部门人员的巧妙安排下,他们避开人流,来到了西湖深处一处相对僻静的古典园林。这里曾是南宋时期一位致仕官员的别业,几经修缮,保留了部分宋时格局,更重要的是,此地距离史料中记载的、当年太医院和部分官方医署旧址不远。
园林深处,一间静室被临时征用。室内的陈设被清空,只在地板中央铺了一个简单的蒲团。林澈盘膝坐下,将安魂印置于身前。沈雨霏则在一旁架设好带来的便携式生物场探测仪,准备记录任何异常数据。
“我开始尝试与地脉之气共鸣,引导姜离医生的记忆。”林澈对沈雨霏点了点头,随即闭上双眼,《灵枢·养气篇》全力运转,神识如同细腻的触须,缓缓沉入脚下的大地,同时与身前的安魂印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他不再像之前那样强行冲击或探寻,而是以一种温和的、带着追忆与恳请的意念,通过安魂印作为媒介,向虚空中呼唤着姜离的存在,感应着这片土地上千年前可能残留的信息碎片。
起初,只有一片沉寂。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和湖水的湿气,探测仪的屏幕上也波澜不惊。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澈的额角渐渐渗出汗水,他的神识在一种玄妙的状态下,与这片古老的土地产生了一丝微弱的共鸣。突然,他身前的安魂印毫无征兆地亮了起来!不是刺眼的白光,而是一种柔和的、仿佛来自遥远过去的昏黄光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