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蚀灵玄途 > 第703章 春溪解冻,新苗破土

第703章 春溪解冻,新苗破土(1 / 2)

终南山的融雪顺着沟壑汇成细流时,药圃的竹篱下已钻出嫩黄的草芽。李雪蹲在温棚前,看着沈砚和巴特尔合力掀开最后一层棉纸——棚内的冰魄草籽已破土而出,带着水纹的嫩芽泛着浅碧,带着雪纹的则透着莹白,在晨光里舒展着子叶,像无数双好奇的眼睛。

“青禾师兄的图纸真管用!”沈砚拍着手上的泥土,眉飞色舞,“零下三度都没冻坏,比漠北的地窖还顶用!”他指着棚角的温度计,那是青禾从京城捎来的西洋物件,水银柱稳稳停在“十度”刻度上。

巴特尔蹲在幼苗旁,用指尖轻轻碰了碰雪纹嫩芽:“在漠北,草芽要等雪化透才敢冒头。这里的苗胆子大,顶着薄冰就敢长。”他从怀里掏出个羊皮袋,倒出些黑色的粉末,“这是漠北的‘羊粪肥’,我磨成粉了,掺在土里能壮根。”

李雪笑着点头,接过羊粪肥递给旁边的江南学徒:“按一比五的比例混进腐叶土,别太浓,伤了新根。”那学徒叫阿禾,是文渊特意送来的,性子细腻,最擅长记录幼苗生长的细节,此刻正拿着纸笔,认真记下“羊粪肥配比”。

温棚外,小石头正跟着乌兰学扎篱笆。西域的篱笆多用红柳,乌兰却教他用终南的青竹,说“青竹韧性好,能顺着藤蔓长,不碍事”。两人手里的竹条翻飞,很快就编出个疏密有致的竹障,正好挡住正午的强光。

“苏前辈说,雪域的药圃也开始育苗了。”乌兰擦了擦汗,指着西边的山峦,“她让我带些‘冰苔’来,说混在盆土表面,能保水,还能挡虫子。”她解开背上的皮囊,里面是团翠绿色的苔藓,带着雪域的清冽气息。

李雪接过冰苔,让举子们铺在温棚的苗床上。冰苔遇热舒展,很快就贴紧了土壤,像给幼苗盖了层软绒毯。“这样一来,江南的湿润、漠北的肥力、西域的巧思、雪域的清寒,就都聚在这苗床上了。”她看着那些新苗,忽然觉得,它们更像“五域同心”的孩子,带着各地的灵气,却在终南的土里扎了根。

春日的集市上,药圃的冰魄草幼苗成了抢手货。王掌柜带来个穿粗布衫的妇人,说是邻村的,想讨几株苗回去种,给常年咳嗽的丈夫做药引。“家里实在拿不出钱……”妇人局促地攥着衣角,怀里揣着几个刚蒸好的红薯。

李雪让小石头装了五株幼苗给她,又附赠了包止咳的草药。“红薯留下,苗不要钱。”她笑着说,“回去种在朝阳的窗台下,记得常浇水,别让土干着。”

妇人千恩万谢地走了,王掌柜在一旁叹道:“李先生,您这哪是做生意,是在撒福呢。”他指着药圃里忙碌的身影,“您看这些孩子,南腔北调的,却都围着苗床转,比亲兄弟姐妹还亲。”

李雪望向温棚,阿禾正帮巴特尔整理记录,两人对着幼苗图谱比划着什么;乌兰和小石头在给竹障缠上牵牛花藤,说是“让花爬高些,给幼苗挡挡太阳”。阳光穿过新叶的缝隙,在他们身上洒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温暖的金沙。

“草木聚在一处,是为了更好地生长;人聚在一处,是为了更好地救人。”李雪轻声道,“哪有什么南腔北调,心里装着一样的念头,就都是自家人。”

三月中旬,文渊从江南捎来消息,说苏州药道馆的冰魄草开花了,还附了幅画:蓝花映着小桥流水,几个穿布裙的女子正在采摘花瓣,旁边注着“此花可制香膏,既能止痒,又能安神”。画里还夹着片干枯的花瓣,蓝得像浸过秋水。

“文渊师兄说,要把香膏方子送给镇上的绣坊,让穷苦人家的姑娘能多门营生。”阿禾捧着画,眼睛亮晶晶的,“他还说,等雨季来之前,派两个师妹来学温棚手艺,怕江南的梅雨季伤了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