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蚀灵玄途 > 第614章 西州风烈藤犹劲

第614章 西州风烈藤犹劲(2 / 2)

巴特尔哈哈大笑:“这是跟你们南州的匠人学的!去年有个跑商的带了本《七州藤谱》,我照着上面的‘经纬结’编的,果然比老法子编的稳当。”他指着凳腿,“你看这拐角,用的是‘双环扣’,风再大,凳子也不会散架。”

林辰心里又是一暖,原来《七州藤谱》的种子,真的像红藤一样,在七州各地扎了根。

傍晚时分,黑风小了些,夕阳把崖壁染成了金红色,红藤在余晖里像燃起来一般。巴特尔要留他们住下,说晚上有“红藤宴”。林辰本想推辞,却被巴特尔硬拉着坐下——他知道,西州人的热情,就像红藤的火气,推拒反而会伤了人心。

所谓“红藤宴”,是西州特有的吃法:用红藤心煮的羊肉汤,汤里飘着几片红藤叶,喝一口浑身发烫,能抵挡住崖上的寒气;用红藤条串着的烤野兔肉,藤条的香气渗进肉里,带着点微辣的烟火气;最特别的是一道“藤花饼”,用红藤开的淡红花蕊和面粉混合烤制,外酥里软,甜中带点涩,像极了西州的风,烈里藏着温柔。

吃饭时,窝棚里又来几个西州人,都是附近的牧人,听说林辰来了,特意过来看看。他们大多不善言辞,却会把最好的肉串往林辰和阿竹面前推,会用粗糙的大手给他们添满热气腾腾的汤。有个穿蓝布衫的大婶,手里捏着根红藤针,正缝补巴特尔的羊皮袄,针脚细密,竟用的是南州藤绣的“锁边法”。

“这法子是从谱上学的,”大婶见林辰看着她的手,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以前缝皮子总扎手,用这法子,针脚又快又稳。”

林辰看着她指尖灵活穿梭的红藤针——那针是用红藤的硬芯削成的,比铁针轻便,还不容易生锈。他忽然明白,《七州藤谱》能传开,不只是因为记录了技艺,更因为它像红藤一样,带着“合用”的性子,能钻进七州人的日子里,帮他们把日子过得更顺坦些。

夜里,风又大了起来,刮得窝棚顶的红藤席“哗啦啦”响,像在唱一首古老的歌谣。林辰躺在铺着红藤褥子的土炕上,腿上敷着巴特尔用红藤心煮的热药汁,暖意从膝盖一直蔓延到心里。阿竹已经睡熟了,小呼噜打得跟崖下的风一样有节奏。

林辰翻开手稿,借着油灯的光,在新的一页上画下黑风崖的红藤:藤条要画得带着劲,倒刺不能少,藤芯处要留白,标注“性烈,耐高温寒,可入药、编器、佐食”。旁边写下巴特尔的话:“风越大,藤越韧,人也一样。”

他想起刚出发时,总想着快点把七州的藤都记全,现在才懂,藤谱不是记出来的,是长出来的。就像黑风崖的红藤,不是靠笔描出来的劲挺,是靠风炼出来的,靠扎根在石缝里的韧劲,靠西州人掌心的温度,一点点长出来的。

第二天一早,林辰要动身去草原。巴特尔送他们到崖口,手里捧着个红藤编的药箱,里面整整齐齐码着红藤心、红藤叶、红藤花,连箱子的隔层都是用不同粗细的红藤条编的。“这箱子防潮防摔,您老带着,路上用得着,”巴特尔把药箱往林辰怀里塞,“到了草原,替我问问阿古拉,他去年要的红藤苗,我育好了。”

“一定带到。”林辰接过药箱,藤箱的提手处缠着软藤,握着手感正好,是特意为他这双老手打制的。

阿竹背着行囊,回头望了眼黑风崖,红藤在晨光里泛着红光,像无数只手在崖壁上招手。“林老,这红藤真厉害,”他感慨道,“风那么大,还长得这么好。”

林辰拄着藤杖,站在崖口,看着风里的红藤。风越大,它们缠得越紧,根扎得越深。他笑了笑,往草原的方向走去,藤杖敲在地上,“笃笃”的声,和风里红藤的“簌簌”声,合在一起,像一句无声的约定:

风烈,藤劲,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