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这大战将临的紧张时刻,十月三十,那支从西域归来的官督商队,在损失了部分人手和牲畜后,终于抵达了狄道。商队总领来不及休整,便带着一名身份特殊的随行人员——一位从大月氏国都城蓝氏城逃出的原匈奴贵族侍从,请求紧急觐见靖王。
李凌在书房秘密接见了他们。商队总领禀报了交易获利情况,但随即神色凝重地指向那位面容憔悴、带着惊惶之色的胡人:“王爷,此人名为阿罗撼,原为匈奴右贤王派驻大月氏的督税官心腹,因知晓一桩隐秘,遭灭口之险,侥幸逃脱,被我商队所救。他带来的消息,关乎西域乃至北地安危!”
通译转述了阿罗撼颤抖的叙述,内容石破天惊:匈奴右贤王为应对今冬白灾及可能对汉作战的损失,已暗中与西域中部的大国康居达成秘密协议!右贤王许诺,若能成功南侵汉地,所获物资分三成予康居;同时,默许康居势力向东扩张,挤压大月氏、大宛等与汉地较为亲近的西域国家的生存空间,甚至可能联手切断汉地与西域的联系!
“王爷,”商队总领补充道,“阿罗撼还言,康居王已派其弟率一支精骑,以‘商队护卫’为名,抵达车师国边境,其意不明,但极可能是为接应右贤王,或待我北地兵力被牵制时,趁机夺取西域商路控制权!”
这个消息,让李凌的心猛地一沉。局势的复杂性远超预期!匈奴此次南侵,并非单纯的抢劫,背后竟隐藏着与西域强权勾结、意图东西夹击、彻底扼杀北地西进战略的巨大阴谋!
“此事还有何人知晓?”李凌沉声问。
“除我等几人,绝无外人知晓!阿罗撼一路伪装,无人识破。”商队总领肯定道。
李凌迅速冷静下来,对公孙阙道:“子通,此事列为最高机密!阿罗撼妥善安置,严加保护,日后或有大用。”他又对商队总领道:“你等有功,重赏!此事暂不外传,以免动摇军心。”
送走二人,李凌独自在书房沉思良久。匈奴与康居的勾结,将西域与北地的安危彻底捆绑在了一起。一旦右贤王南侵得逞,或康居在西域得势,北地将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绝境。
“看来,不能仅仅被动防守了……”李凌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立即重新召见周勃、公孙阙。
“勃兄,子通,局势有变。”李凌将西域新情报告知二人(暂未告知李玄业,因此事过于重大且敏感),“胡虏此次,所图甚大。我需调整策略。”
“王爷之意是?”周勃惊问。
“西域方向,不能坐视不理。”李凌道,“需立即遣一能言善辩、胆大心细之心腹,持我密信,火速前往大月氏、大宛!告知其匈奴与康居之阴谋,陈明利害,邀其共抗康居!即便不能立即出兵,也需使其加强戒备,牵制康居兵力。同时,令我玉门外屯所(正在建设)立即进入战备状态,向西延伸斥候范围,严密监控车师方向康居‘商队’动向!”
“对河西羌胡各部,需加大笼络力度!立即以本王名义,赠送休屠、浑邪等大部首领一批急需的粮食、茶叶、布帛,明言匈奴此次南侵若胜,下一步必吞并河西,使其与我同心,至少保持中立,必要时甚至可邀其出兵,袭扰匈奴侧后!”
“此外,”李凌目光锐利,“对长安,需立即禀报!勃兄,草拟紧急军情奏章,详陈匈奴大举南侵之势及其与康居勾结之嫌(可含糊提及‘据闻’,不透露阿罗撼具体信息),强调北地独力难支,恳请朝廷发兵增援,或至少诏令周边郡县策应,并提请朝廷关注西域局势!”
“王爷此策甚妥!老臣这就去办!”周勃领命。
“然,远水难解近渴。眼前大敌,仍是右贤王!”李凌看向窗外纷飞的大雪,“传令赵破奴,匈奴若至,给本王狠狠地打!要打出北地军的威风,让胡虏,也让西域那些观望者看看,我汉家边关,不是那么好碰的!”
十一月初,暴风雪再次席卷北地。就在这极端恶劣的天气中,边境烽火台接连燃起冲天的狼烟——匈奴右贤王主力,终于出现了。数万胡骑,如同白色的幽灵,顶着风雪,漫山遍野地涌向汉军防线,首要目标,直指战略要地高阙塞!北地郡保卫战,正式打响。
靖王府内,烛火通明。李凌坐镇中枢,一道道军令发出,一份份战报传来。世子李玄业跟随周勃,处理着源源不断的后勤调度文书,亲身感受着大战的紧张与残酷。他知道,这个冬天,将是北地郡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也是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课。而他的父亲,正在这风雪交加、危如累卵的局势下,运筹帷幄,同时下着一盘跨越千里、关乎未来的大棋。
【史料记载】
*官方史·汉书·匈奴传:“(文帝)元年冬,匈奴右贤王将众寇边,北地都尉破奴拒之。”
*家族史·始祖本纪:“文帝元年冬,匈奴右贤王部遭白灾,大举南侵。凌公闻警,急调兵御敌于高阙。适西域商队归,密报匈奴联康居图西域。凌公双线应对,外固边关,内遣使结盟西域,西陲危机骤临。”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风雪压境,胡骑联夷西来,上帝执棋应对,圣域临危不乱。”
*北地秘录·凌公冬雪定策:“匈奴康居暗结,势大侵边,李凌临危决断,守要点、遣奇兵、稳河西、求援朝廷、密联西域,世子预机要,北地面临最大考验。”
(第三百六十七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