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59章 岁聿云暮,绸缪新篇

第359章 岁聿云暮,绸缪新篇(2 / 2)

“至于西进商路,”李凌目光坚定,“此乃我北地未来命脉所系,绝不可因外界纷扰而停滞。开春后,第二批商队规模要扩大,货品要更精,护卫要更强。同时,着手在玉门关外选址,建立第一个常设贸易据点,以为前进基地。”

“臣等(末将)明白!定当谨遵王爷号令,竭力以赴!”三人肃然应诺。

“系统提示:宿主于年度更替之际,主持全面总结与战略研判,展现出卓越的复盘能力与前瞻视野,成功将年度经验转化为未来决策依据…宿主状态:于历史转折点保持清醒头脑,深刻洞察内外部风险与机遇,为应对新朝时期复杂局面做好充分战略准备,统治策略更趋系统化、精细化…”

李凌又特意转向李玄业:“业儿,今日所言,你皆记录。可知为何岁末之际,需行此总结评议之事?”

李玄业放下笔,恭敬答道:“回父王,儿臣以为,岁末总结,一为明得失,知过往之功过,方能汲取经验,改进不足;二为聚人心,彰有功,罚有过,可使吏民知所趋避,激励士气;三为谋未来,唯有洞悉过往,方能预判将来,制定方略。正如父王方才,便是基于去岁之情势,预判新岁之挑战,从而定下应对之策。”

“嗯,解说得当。”李凌颔首,“然,尚有一层。为政者,不可仅陷于日常琐务,需时常跳出局外,俯瞰全局。岁末总结,便是这样一个契机。你要学会,从这一桩桩、一件件具体事务中,提炼出关乎郡国兴衰的根本之道。譬如,从钱粮数据中,见民生之本;从刑狱案例中,见法治之要;从边情战报中,见强弱之势。如此,方不致迷失于细枝末节。”

“儿臣谨记父王教诲!定当勤加习练,力求通观全局。”李玄业深受启发。

除夕之夜,靖王府依制设了简单的家宴。因在国丧期,宴席极为朴素,无丝竹之乐,仅有家人围坐,菜肴亦比往年清淡许多。席间,李凌与正妃刘玥、几位妾室及年幼的子女们闲话家常,询问课业,氛围温馨。他特意将李玄业叫到身边,勉励道:“业儿,去岁你进步甚大,已能参议军政,应对使节,为父甚慰。新年又长一岁,望你戒骄戒躁,勤学善思,文武兼修,将来方能担起重任。”

“儿臣定当努力,不负父王期望!”李玄业郑重应道。

夜色渐深,城外隐约传来守岁百姓焚烧竹节(爆竹雏形)以驱邪的噼啪声。李凌独坐书房,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和城中零星的灯火,心中思绪万千。旧岁已逝,带着战火、纷争与机遇;新年将至,充满未知、挑战与希望。他深知,从明日改元之日起,北地郡将真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汉文帝时代。这个以“仁厚”、“节俭”着称的皇帝,将给帝国带来怎样的变化?又将如何对待他这位拥兵边郡、功勋卓着的靖王?这一切,都需要他在未来的岁月里,以无比的智慧、耐心与定力,去观察、去应对、去谋划。

公元前187年,元月初一,晨曦微露。尽管没有往年的喧闹庆典,但狄道城依然在寂静中迎来了新的一年。郡府门前换上了新的桃符,象征除旧布新。靖王李凌率众官于郡府门前,设香案,南向遥拜长安,恭听使者宣读过所(官方通行证)上宣告改元“文帝元年”的诏令(诏令已提前抵达),完成了一次简朴的改元仪式。

仪式后,李凌对周勃等人道:“自今日始,便是文帝元年了。新朝新气象,我北地亦当有新作为。然,万事开头,稳字为先。各司其职,依计行事。”

“谨遵王命!”众官应诺。

新的一年,在北方边陲这片土地上,悄然拉开了序幕。靖王李凌,这位历经风雨的边郡之主,已然为北地郡在这新时代的激流中航行,校准了方向,备足了粮草,加固了船身。他站在狄道城的最高处,目光掠过冰封的湟水,望向南方长安的方向,也望向西方广袤的未知之地。绸缪已然进行,只待春风解冻,便可扬帆起航。

“史料记载”

*官方史·汉书·文帝纪:“(文帝)元年冬十月(注:汉初以十月为岁首,此从周制;然民间及实际行政仍重正月),皇帝即位,大赦天下,赐民爵。”

*家族史·始祖本纪:“后少帝四年岁末,凌公主持祭祀,汇总岁功,评议得失,策划新岁方略。适时改元文帝元年,北地外示恭顺,内修实政,西进之志愈坚。世子玄业观政,益知总结谋划之要。”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岁聿云暮,上帝稽功省过,圣域绸缪新篇,圣嗣通晓治道。”

*北地秘录·凌公岁末绸缪:“时值岁暮,李凌总核岁功,策划新元,外安新朝,内固根本,西图愈急,世子得习治国之要。”

(第三百五十九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