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51章 西进经略,雏鹰振翼

第351章 西进经略,雏鹰振翼(1 / 2)

公元前188年汉后少帝元年农历七月下至八月

七月的热浪席卷着中原大地,荥阳-敖仓一线的战场上,尸山血海,厮杀震天,汉帝国最富庶的核心区域正被内战的烈焰残酷地炙烤。然而,这股灼热的气流在越过巍峨的陇山之后,仿佛被北地高原清凉的风稀释、冷却,最终化为狄道城头猎猎旌旗下的肃杀与一种异常清醒的冷静。关东的战报依旧如雪片般经由各种渠道传来,每一份都记录着惨烈的伤亡与胶着的战局,但靖王府议事厅内,那种初闻惊变时的紧张氛围已渐渐被一种更深沉、更专注的谋划所取代。靖王李凌以其惊人的战略定力,彻底摒弃了任何直接介入关东战事的念头,转而将北地郡这部战争机器的全部潜力,导向了一个更具长远价值且风险可控的方向——全力向西、向北经营,巩固并拓展西北边陲的基业。中原的混乱,对北地而言,不仅是规避风险的屏障,更成了趁势发展的绝佳窗口。朝廷无暇西顾,关东诸侯深陷泥潭,这使得李凌可以放手整顿内政,强化军备,并将影响力沿着河西走廊,向那片广袤而充满机遇的土地稳步渗透。与此同时,年仅十岁的世子李玄业,在经历了朝堂应对、边境冲突、内政管理等一系列事件的洗礼后,正被其父有意识地推向更前沿的实务领域,开始从纯粹的观摩学习者,向有限的参与者转变,如同一只羽翼渐丰的雏鹰,开始在低空盘旋,试炼自己的爪牙。

七月二十,靖王府议事厅。此次军议的焦点,已完全从关东战局转移到了西北边疆的经营方略上。郡丞公孙阙铺开了一幅更为详尽的河西走廊及西域东部的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方势力范围、水草分布及商路走向。

“王爷,”公孙阙手持细杆,指向地图,“据最新情报,关东大战正酣,朝廷对河西、西域的管控已名存实亡。休屠、浑邪等部虽表面臣服,然其内部对是否趁机扩张、乃至打通与西域诸国的直接联系,争论不休。月氏部落西迁后留下的权力真空,匈奴稽鬻部败退后的混乱,都让河西走廊充满了变数。此外,西域都护府形同虚设,车师、楼兰、龟兹等绿洲城邦,皆在观望中原局势,与河西羌胡、乃至北方匈奴残部暗通款曲者,不在少数。”

都尉赵破奴接口道,语气带着军人的直率:“王爷,此乃天赐良机!朝廷无力西顾,关东自顾不暇,正是我北地经略河西,打通西域,收取‘丝绸之路’之利的绝好时机!末将愿请一支精兵,西出阳关,宣示武力,震慑诸胡,使我北地声威,远播绝域!”

长史周勃则持重地补充:“破奴将军壮志可嘉。然,用兵乃下策,劳师远征,补给艰难,易激起诸部联合反抗。老臣以为,当以‘羁縻’、‘商贸’为主,武力威慑为辅。可效仿先秦故智,广设关市,厚待胡商,以中原之丝绸、瓷器、茶叶、铁器(非兵器),换取西域之良马、玉石、葡萄、苜蓿。利益驱动,远胜刀兵。待我经济渗透日深,诸部仰我鼻息,届时再遣一使者,便可收服其心。”

李凌端坐主位,目光深邃地扫过地图上的山川河流,静静聆听着麾下文武的见解。世子李玄业坐于其侧,全神贯注,努力消化着这超越一城一地得失的宏大战略。

待众人言毕,李凌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勃兄、破奴、子通,所言皆有见地。然,我北地经略西北,不可照搬旧例,需有新思维。”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狄道,西向直至阳关、玉门之外。

“本王之意,经略西北,当分三步走,谓之‘稳、通、融’三策。”

“其一,稳。稳固根本,牢牢控制陇西至金城(今兰州)一线,此乃我西进之基石。加强与河西休屠、浑邪等部的联盟,并非简单羁縻,而要将其利益与我北地深度捆绑。可扩大互市规模,允许其部族子弟入狄道求学、从军;可派工匠助其筑城、兴修水利;甚至可仿汉初故例,赐其首领汉官印绶,令其守土安民,共御北虏(匈奴残部)。目的,是打造一个以我北地为核心的、稳固的西部同盟,使河西成为我之屏障,而非边患。”

“其二,通。大力拓展商路。勃兄,由你负责,选拔精干吏员与可靠商贾,组建官督商办的‘西域商队’。给予其本钱,减免其关税,鼓励其携带我北地特产乃至中原货物,西出阳关,与西域诸国贸易。不仅要换回珍玩,更要大量购入良种马匹、优质苜蓿草种、以及西域特有的农作物种子,如胡麻、胡瓜(黄瓜)、胡豆(蚕豆)等,引进北地试种,丰富物产,强健人马。同时,商队亦需肩负探查西域山川险隘、诸国虚实、风俗民情之责,子通,你的人要混入商队,绘制详图,建立情报网络。”

“其三,融。此非武力征服,而是文化、技术的缓慢渗透与融合。可在狄道设立‘译馆’,招募通晓胡语、西域语言之人,翻译典籍、律法;可允许西域工匠、医师、僧侣(若有)来北地定居传艺;待时机成熟,甚至可邀请西域小国遣使来访,以示友好。潜移默化,使其渐慕华风,认同我北地之秩序。如此,方为长久统治之道。”

李凌的战略视野,显然比单纯军事扩张或经济掠夺更为深远,着眼于长治久安与文化认同的构建。

“至于武力,”李凌看向赵破奴,“破奴,你的任务不是西征,而是精练一支快速反应的精锐骑兵,人数不必多,三五千足矣,但要能随时驰援河西盟友,打击敢于挑战我权威的部落,或清除丝路上的马匪。你的兵锋,是商路的保障,是盟约的后盾,而非开拓的主力。此外,北线对朔方、匈奴残部的压力不能减,要持续打击,使其无力南顾,确保我西进无后顾之忧。”

赵破奴虽未能立即西征,但闻听此策,亦觉气魄宏大,轰然应诺:“末将明白!定练就一支能征善战、扬威西域的铁骑!”

周勃与公孙阙亦为李凌的深谋远虑所折服,齐声领命。

“系统提示:宿主在帝国陷入内战、中央权威衰落的背景下,果断调整战略方向,制定出系统性的“西进经略”方略,展现出卓越的战略前瞻性与全局掌控力…宿主状态:于乱世中精准把握历史机遇,将外部危机转化为拓展生存空间与发展潜力的动力,统治格局实现从“割据自保”向“区域强权”的跃升,继承人培养进入战略层面…”

议事结束后,李凌特意将李玄业留下,指着地图问道:“业儿,方才为父所定‘稳、通、融’三策,你可知其深意?”

李玄业凝视地图,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努力组织语言:“回父王,儿臣以为,‘稳’是筑墙,‘通’是修路,‘融’是播种。墙不固,则家室不安;路不通,则财货不流;种不播,则嘉禾不生。父王此策,非为一时之掠,实为百年之基。使河西诸部与我利害与共,使西域商路成我血脉,使胡汉百姓渐为一体。如此,则西北之地,非仅边陲,实为我李氏之新土矣!”

李凌闻言,龙颜大悦,抚掌赞道:“善!大善!业儿能解此意,殊为难得!可见近日历练,大有进益。既如此,为父便交给你一桩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