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35章 审时度势,奇正相生

第335章 审时度势,奇正相生(2 / 2)

“末将在!”

“奇策需正兵为基,亦需正兵策应!你即日起,挑选军中最为悍勇、精通夜战及游击之士卒,组成数支‘惊蛰’小队,每队百人,配以强弩火种。待子通先生流言起效,敌军人心浮动之时,趁夜潜出,不以歼敌为目的,专司袭扰!焚其粮草,惊其战马,狙其巡逻,尤其重点‘关照’王勇部营地,让其士卒夜不能寐,草木皆兵!要让他们觉得,留在此地,每多一刻,便离死亡更近一步!”

“末将得令!定让胡虏寝食难安!”赵破奴兴奋领命。

计议已定,众将纷纷领命而去,书房内只剩下李凌和周勃,以及安静旁听的李玄业。

周勃抚须叹道:“王爷思虑周详,奇正相生,老臣佩服。如此,我北地可稳坐钓鱼台矣。”

李凌微微颔首,目光却转向一直沉默的儿子:“业儿,今日所议,你有何看法?”

李玄业没想到父亲会突然问自己,愣了一下,小脸微红,站起身来,认真思索片刻,才谨慎地开口:“回父王,儿臣以为,父王与各位叔伯的计策极好。只是……只是儿臣有一事不明。”

“哦?但说无妨。”李凌鼓励道。

“父王派公孙先生散播流言,又让赵将军派兵夜袭,都是为了搅乱敌军,让其自乱。可是……若那虫圭被逼急了,明知是计,却为了稳固军心,反而集中所有兵力,不顾一切地来攻城,怎么办?他会不会觉得,只有迅速打下狄道,才能证明自己,才能压下所有流言和内乱?”李玄业仰着小脸,眼中带着一丝忧虑。

此言一出,李凌和周勃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这个问题,切中了一个潜在的风险要害!一个十岁的孩子,能想到这一层,实在难得。

李凌眼中露出赞许之色,走到儿子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业儿能想到此节,甚好!你所虑,正是用‘奇’之风险所在。故而,父王才将‘正’字放在首位,严令坚守。即便虫圭狗急跳墙,我凭坚城利弩,又何惧之有?况且,流言夜袭,是乱其心,削其势。若他真敢倾巢来攻,其军心已乱,士气已堕,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正可凭城挫其锐气,待其久攻不下,疲惫不堪时,或许正是我军出击,一举溃敌的良机!用兵之道,在于应变。我备有正兵,布下奇兵,便是为了应对各种可能。你要记住,为帅者,需有庙算之能,虑胜亦需虑败,料敌当从宽处。”

李玄业恍然大悟,认真点头:“儿臣明白了!多谢父王教诲!”

周勃也欣慰笑道:“世子天资聪颖,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战略既定,北地这台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公孙阙的情报网络全力开动,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如同瘟疫般在朔方军营地中蔓延。赵破奴的“惊蛰”小队,如同暗夜中的毒牙,一次次撕咬着敌军紧绷的神经。狄道城墙之上,守军枕戈待旦,警惕地注视着对面敌营的每一点变化。而虫达的死讯,以及随之而来的流言蜚语和夜间袭扰,正在朔方军中发酵,一场巨大的风暴,已然在寂静之下酝酿。北地的九月末,在肃杀的秋意中,暗藏着决定命运的玄机。

【史料记载】

*官方史·汉书·前少帝纪:“(前少帝)四年秋,朔方都督虫达卒,子圭代领其众,靖王凌乘间纵反问,朔方军遂溃。”

*家族史·始祖本纪:“前少帝四年九月末,凌公得虫达死讯,不矜不躁,定‘奇正’之策:外固城防,内行离间,遣死士扰敌,联河西为援。世子玄业与议,能虑敌困兽之斗,凌公深然之,备之愈谨。”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上帝闻酋毙,定奇正之谋,圣嗣参议,料敌先机,胜势已定。”

*北地秘录·凌公定奇正策:“李凌闻虫达死,持重设谋,以正兵固守,以奇计乱敌,兼纳世子之言,防敌反扑,狄道胜券在握。”

(第三百三十五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