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很快在守军中传开。靖王世子,一个十岁的孩子,要亲临城头为将士敬酒!这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惊讶、担忧、更多的是莫名的感动和振奋。
傍晚,在一天战斗间歇,敌军暂时退去修整的时候。东门一段经过加固、相对完整的城墙上,将士们整齐列队。虽然人人面带疲惫,甲胄染血,但眼神中都透着一股热切。李凌、高顺、周勃等站在稍后位置。在李敢和数名精锐亲卫的严密护卫下,身穿小号皮甲的李玄业,端着一个盛满浊酒的陶碗,走到了队伍前面。
秋风拂过他稚嫩却严肃的脸庞。他看着眼前这些浑身浴血、伤痕累累的将士,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大声说道:“北地的将士们!你们辛苦了!我,李玄业,在此代父王,代北地百姓,敬各位一碗酒!感谢你们舍生忘死,守护狄道!我年纪虽小,但我知道,没有你们的血战,就没有狄道的安宁,就没有我北地的未来!这碗酒,敬英魂!敬勇士!干!”
说完,他双手捧碗,将碗中酒液缓缓洒在城头地上,祭奠战死的英灵。然后,他又从侍从手中接过另一碗酒,高高举起,向将士们示意,随后自己先小小地喝了一口(以水代酒),辛辣的味道让他小脸皱了一下,但他强忍着没有失态。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震天的吼声!
“誓死保卫狄道!效忠王爷!效忠世子!”
“干!”
将士们眼眶湿润,纷纷举起手中酒碗(或水囊),一饮而尽。一股悲壮而豪迈的气氛,瞬间弥漫在整个城头,多日来的疲惫和压抑仿佛被一扫而空。世子殿下不畏危险,亲临前线,这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更能激励人心!
李凌看着儿子的背影,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有担忧,有骄傲,更有一种欣慰。业儿,真的长大了。
世子登城敬酒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传遍全城,极大地鼓舞了军心民心。然而,战争的胜负,光靠士气是远远不够的。当夜,李凌在城楼召见郡丞公孙阙。
“子通,士气可用,然需破局之实策。‘潜渊’计划,近日可有进展?尤其是关于王勇部。”
公孙阙压低声音:“王爷,确有进展!‘吴钩’小组回报,王勇因久攻不下,伤亡惨重,粮草又被虫达克扣,对其极为不满。其麾下几名被我们暗中控制的军官透露,王勇已有怨怼之心,甚至私下抱怨虫达将其部当炮灰。此外,‘鱼肠’小组虽未接触核心,但探知虫达指挥部大致位置,就在城东五里外的一处高地上,守卫森严。”
李凌眼中寒光一闪:“哦?王勇动摇……虫达位置……或许,机会来了。”他沉吟片刻,下令道:“传令给‘吴钩’,加大力度,设法让王勇相信,虫达有意在破城后卸磨杀驴,吞并其部!必要时,可伪造一些‘证据’。同时,挑选军中最精锐的斥候和死士,组成一支‘斩锋’小队,待时机成熟,夜袭虫达指挥部!不求斩将,但求制造混乱,焚其粮草,若能引起其军中猜疑,便是大功!”
“王爷,此计虽险,然或可扭转战局!臣即刻去办!”公孙阙领命,悄然退下。
夜色深沉,狄道城在士气振奋之后,又一场更加隐秘、更加凶险的行动,正在酝酿之中。稚声励士,提升了斗志;而暗夜潜锋,或将真正决定这场围城战的走向。
【史料记载】
*官方史·汉书·前少帝纪:“(前少帝)四年秋,朔方围狄道,靖王世子玄业劳军,士气大振。”
*家族史·始祖本纪:“前少帝四年八月下,狄道被围日久,士气稍堕。世子玄业(时虚岁十一)慨然请命,登城劳军,将士感奋。凌公纳公孙阙之谋,阴图离间朔方将帅,遣死士备袭敌酋。”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圣嗣年幼,临危励士,上帝暗运机谋,破敌有望。”
*北地秘录·世子登城劳军:“李玄业年少胆壮,登城敬酒,守军感泣。李凌趁机谋定暗袭之策,狄道攻守之势暗生变数。”
(第三百三十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