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11章 北风卷地,暗流奔涌

第211章 北风卷地,暗流奔涌(1 / 2)

公元前200年汉·高帝七年农历八月至九月

盛夏的余热尚未完全散尽,来自漠北的风已然带上了砭人肌骨的寒意。秋意未深,北地郡却提前感受到了山雨欲来的压抑。去岁秋冬的惨烈记忆尚未褪色,新的、规模空前的战争阴云,已然笼罩了整个汉帝国的北疆。皇帝刘邦御驾亲征的消息,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关陇之地紧张的氛围,其涟漪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地处西陲的北地郡。

狄道城内,相较于去岁同期的备战喧嚣,此时反而呈现出一种诡异的沉寂。但这种沉寂并非松懈,而是一种极度压抑下的紧绷。市集虽然依旧开放,但往来军民行色匆匆,交谈声也压低了许多,每个人的眉宇间都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忧色。城头守军的数量明显增加,巡哨的频率加倍,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北方苍茫的天际。一种无形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郡守府书房,门窗紧闭,即便是在白昼,也点着数盏油灯。李凌(体质27)并未身着甲胄,依旧是一袭深色常服,但腰间却佩上了那柄象征权力和决断的宝剑。他站在巨大的地图前,目光死死盯着代郡、雁门一带,那里已被朱砂笔醒目地圈出。地图上,代表汉军主力的黑色箭头正从邯郸方向北上,而代表匈奴势力的红色阴影,则如同滴入清水的浓墨,在阴山以北的区域不断扩散、加深,其前锋已然逼近长城沿线。

“三十万……甚至可能更多……”李凌低声自语,指尖划过地图上“平城”附近那个不起眼的“白登”山地标记,心头仿佛被什么东西揪紧。历史的轨迹,正以一种无可抗拒的力量,向着那个已知的悲剧节点滑去。他知道结局,却无法改变进程,这种无力感与身为臣子、边将的责任感交织在一起,让他备受煎熬。

【系统提示:宿主身处重大历史事件前夜,深知结局却无力干预,承受巨大心理压力与道德困境…体质:27(身体状态稳定,但精神高度紧张)…力量:26,敏捷:25,智力:99(在已知历史走向与现实约束下寻找最佳行动方案的决策力达到极限)…政治:99(平衡忠君、尽责、自保与历史必然性的能力经受终极考验)…魅力:99(在巨大压力下保持冷静指挥的形象深刻影响部下)…幸运:26(???个人命运与已知的王朝危机深度绑定,运势处于极度不确定状态)…信仰值:9.9…状态:深知白登之围必然发生,内心陷入明知其不可为而必须为之的艰难抉择,全力为北地和可能出现的“机遇”做准备。】

急促的脚步声在门外响起,周勃(政治85,智力82)推门而入,带来一身风尘和最新的情报。“王爷,灌婴将军加急军报!”他递上一卷密封的羊皮纸,语气急促,“我军斥候冒死深入,确认匈奴冒顿单于本部精骑已超过二十万,汇合东胡、楼烦等部,总兵力恐达三十五万以上!其先锋已越过长城,在代郡外围与我军前哨发生激战!陛下大军已至晋阳,正加速北进!”

李凌迅速展开军报,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印证了他的预判。汉军前锋与匈奴接战,意味着大战的序幕已经拉开。刘邦急于求战、一劳永逸解决边患的心态,正将他和大军推向那个致命的陷阱。

“朝廷可有新的诏令给我们?”李凌沉声问道。

“暂无明确出兵指令。”周勃答道,“但有一道丞相府发出的咨文,要求各边郡严守防区,确保后勤通道畅通,并密切关注敌情,随时听候调遣。语气……更像是例行公事。”

李凌冷哼一声:“陛下亲征,意在决战,自然不会指望我们这支偏师去硬撼匈奴主力。朝廷是怕我们擅动,打乱其部署,或……徒耗兵力。”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但我们也绝不能毫无作为,坐视局势恶化!”

他转向周勃,语速快而清晰:“勃兄,立即以我的名义,再向陛下行营和洛阳同时发一道奏章!”

“内容分两部分:其一,详细呈报我北地侦获的匈奴最新兵力部署、动向(可适当夸大其声势),再次强调匈奴势大,请陛下务必谨慎行事,稳扎稳打,切莫轻敌冒进!言辞要极尽恳切,凸显忧君之忧!”

“其二,汇报我北地现状:去岁战乱,元气未复,然为报君恩,已竭尽全力,抽调五千精锐(即高顺秘密训练的那支预备队),集结于陇山隘口,随时待命!若陛下有令,或战局有变,需我部侧翼牵制、断敌粮道、乃至接应大军,我部必万死不辞!同时,北地郡已筹集部分粮草军械,可随时支援前线!”

周勃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王爷这道奏章,可谓老辣至极!既再次示警(尽管可能无用),表明了北地的忠诚和警惕,又巧妙地将那支秘密预备队的存在“合法化”地告知朝廷,将其定位为一支战略预备队,而非擅自行动的力量。无论战局如何发展,北地都占据了道义和战术的主动。“诺!勃这就去草拟,定让朝廷感受到王爷的忠勇与深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