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07章 秋防血战,砥柱西陲

第207章 秋防血战,砥柱西陲(2 / 2)

“陇西郡烽火连天,百姓涂炭。你即刻率领本部所有骑兵,并我再拔给你一千精锐步卒,火速东进!你的任务不是与匈奴主力硬拼,而是发挥骑兵机动之长,袭扰其粮道,打击其分散劫掠的小股部队,支援被困城邑,延缓其兵锋!记住,避实击虚,扬长避短,我要你像一把匕首,不断刺向匈奴人的软肋!同时,密切注意匈奴主力动向,随时回报!”

“末将得令!定不让匈奴猖狂!”灌婴大声应诺,转身便要点兵出发。

部署完毕,李凌环视众人,沉声道:“诸位,此战关乎北地存亡,亦关乎我汉家威严!望诸位同心戮力,各司其职!本王将与狄道共存亡,与诸位同生死!”

“誓死追随王爷!保卫家园!”堂下众人齐声怒吼,士气瞬间被点燃。

战争的阴云迅速笼罩了北地。狄道城门紧闭,吊桥高悬,城头士卒林立,旌旗招展,戒备森严。城外,实行坚壁清野,能带走的粮食牲畜全部转移,带不走的则焚毁或深埋,水井投毒,不给匈奴留下任何补给。周勃坐镇郡府,调度物资,安抚民心,忙得脚不沾地。高顺日夜巡防城头,检查武备,不敢有丝毫懈怠。

灌婴则率军如旋风般东进。他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优势,不与匈奴大队正面交锋,而是像幽灵一样游弋在战场边缘。时而趁夜突袭匈奴的小型营地,焚毁其辎重;时而设伏歼灭落单的匈奴斥候百人队;时而突然出现在被围城邑附近,佯作援军,吸引匈奴注意,为守军争取喘息之机。他的存在,极大地牵制了匈奴左大都尉的行动,使其无法全力攻城掠地,更让匈奴骑兵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不敢再像以往那样肆无忌惮地分散劫掠。

然而,匈奴兵力毕竟占优,且骑兵来去如风。西路右大当户的八千骑兵,最终还是突破了层层阻截,兵临狄道城下。黑压压的骑兵如同乌云压境,将狄道城围得水泄不通。攻城战随即展开。匈奴人驱使掳掠来的汉民为前驱,架起简陋的云梯,冒着城头倾泻而下的箭雨滚石,疯狂扑城。

高顺临危不乱,指挥若定。他将守军分为三班,轮流上城抵御,确保士卒得到休息。强弩手被布置在关键位置,专射匈奴军官和试图靠近城墙的骑兵。滚烫的火油和金汁(煮沸的粪便尿液混合物)顺着城墙泼下,烧得攻城的匈奴人哭爹喊娘,凄厉的惨叫声不绝于耳。狄道城如同暴风雨中的礁石,任凭匈奴浪潮如何冲击,岿然不动。

李凌亲自登上城楼督战。他身着玄甲,目光冷冽地注视着城下的厮杀。流矢偶尔从耳边呼啸而过,他却浑然不觉。他的出现,极大地鼓舞了守城军民的士气。“王爷与我们同在!”的呼喊声响彻城头。他甚至挽起强弓,亲自射杀了一名冲得最近的匈奴百夫长,更是引得守军欢声雷动。

攻城战持续了数日,狄道城下尸积如山,匈奴人始终无法越雷池一步。右大当户损兵折将,士气受挫,又闻听灌婴在东线不断袭扰其后方,担心腹背受敌,最终不得不悻悻解围而去,与其他部落汇合,继续在陇西郡内流窜劫掠。

秋防血战,第一阶段以狄道城的巍然屹立和灌婴游击战术的成功而告一段落。北地军民顶住了匈奴主力的猛攻,证明了自身的坚韧与战斗力。消息传开,不仅稳定了北地人心,也让朝廷对这位年轻的昭武王刮目相看。然而,李凌深知,匈奴败退只是暂时的,秋防远未结束,更大的风暴,或许还在后面。他站在血迹未干的城头,望着匈奴退去的方向,心中已在谋划着下一步的反击与更长期的防御策略。北地,这块汉室西陲的砥柱,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正变得愈发坚硬。

【史料记载】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二卷):“汉高帝二年七至八月,匈奴为报临羌之仇,发动大规模秋掠,两路入侵。祖凌公(21岁)临危受命,沉着应对:命周勃总揽后勤安内;令高顺固守狄道坚城;遣灌婴率骑兵东进游击,袭扰敌后。狄道保卫战惨烈异常,公亲临城头督战,激励士气,成功击退匈奴西路偏师。灌婴于东线灵活出击,有效牵制敌主力。此秋防血战,北地军民同心,顶住了匈奴猛烈攻势,再次证明了自身战力与价值,‘西陲砥柱’之名初显。”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高帝二年秋,匈奴大入寇陇西、北地。昭武王凌分兵拒守,亲督战狄道,却敌。”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二):“北魔(匈奴)大举秋犯,兵分两路。紫霄上帝显圣威,从容布圣阵:委周勃圣内圣后;命高顺圣守圣城;遣灌婴圣骑东出圣游圣击。狄道圣城保卫战惨烈,上帝亲临圣墙圣战,圣光(士气)大盛,击退魔军偏师。灌婴圣游成功,牵制魔主。此圣战,神国上下同心,御魔于圣域之外,‘西陲圣柱’之圣名始扬。”

*野史·楚汉秘闻·秋防血战凌公砥柱:“匈奴大举秋犯,李凌分派周勃安内、高顺守城、灌婴游击,亲督狄道保卫战,成功退敌,显北地砥柱之姿。”

(第二百零七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