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大清孤臣 > 第14章 无锡才子点迷津

第14章 无锡才子点迷津(1 / 2)

王嫔拿着那包茶叶脸色惊变,亦是让胤禄无来由的也是一惊。

“禄儿,这茶······是曹家秘密送来的,说是······是李煦被拘捕前,特意留下的。此茶名惊雷,产自福建武夷山,非是贡品,而是······前明余孽私下聚会时,常用之茶!”

胤禄听闻王嫔话语,如若五雷轰顶,浑身战栗,两眼冒着浊气,刚刚因受了康熙的赏而放下的心,此时又被提到了嗓子眼。

这李煦亏空还未查明,曹寅却也在这茬口递了请安折子,怎地又牵扯出前明余孽的线头来,真要是奈何桥上走一遭的主啊!

一包“惊雷”茶,“烫”的王嫔此时拿握不住。

自从前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万寿亭之后,大清历代对着前明余孽,都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的狠厉。

更何况现在是康熙皇帝年间,面对这个擒鳌拜、平三番、收台湾等等历练出来的帝王,如若牵扯前明余孽,更是诛九族的大罪!

若与王家,甚至与宫中的王嫔扯上一丝关系,后果都是不堪设想。

“额娘莫慌。”

胤禄倒是率先稳住了心神,上前一步,接过王嫔手中的那包茶叶,仔细看了看,又嗅了嗅,随即走到殿角的鎏金狻猊香炉旁,毫不犹豫地将整包茶叶投入其中。

火焰舔舐,一股奇异的焦香混合着檀香在永和宫的屋内弥漫开来,顷刻之间化为灰烬。

“此物不祥,留之是祸。”

胤禄盯着香炉片刻,转头正色道:

“曹家冒险送来此物,是警示,亦是求助。他们定是察觉了更大凶险,却又无法明言。”

王嫔看着儿子果决的动作,心绪稍定,但忧虑之色未减:

“可这······这该如何是好?若真有人借此诬陷······”

“诬陷也是需要证据的。”胤禄却也思索着道,“茶叶已毁,便是死无对证。当务之急,是弄清楚李煦私藏此物的真正缘由,以及······背后是否真有黑手。”

胤禄双眼猛眨两下,示意着王嫔:“此事不宜声张,儿臣需寻一可靠之人商议,额娘宫中之人,定要严防死守,万不可泄露出有关此事的丁点信息。”

王嫔频频点头,事出突然,此时她也是没有主意,只好任由胤禄做主。

胤禄匆匆离开永和宫,但并未直接回府,而是转道去了十三阿哥胤祥的府邸。

胤禄记得十三哥交友广阔,门下颇有些奇人异士。

十三阿哥胤祥住处的暖阁内,炭火烧的愈加的旺,大抵还是因着十三阿哥的腿疾毛病,见不得阴寒之气。

胤祥听闻胤禄来访,依旧是在那间临窗的书房接待。

胤禄也省去了虚礼和寒暄,直接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只是隐去了关键部分,只道是遇到一难题,需寻一机敏通透、又不拘泥常理之人参详,且此人务必可靠。

胤祥明白来意,兀自地拊掌一笑:

“十六弟你这可问着了!哥哥我这儿正巧有位妙人,前几日才来京投奔。此人姓顾,名思道,字华峰,无锡人士,才华横溢,尤擅机辩,就是性子疏狂了些,言语常常带着机锋。”

说罢,便命人去请此人。

不多时,一个身着半旧青布长衫的年轻书生踱步而入。

此人约莫二十出头年纪,脚蹬一双黑冲呢千层底布鞋,衣着略显简陋,却是干净利落纤尘不染。

一条乌黑的发辫直垂腰间,面容清癯,只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嘴角天然带着三分笑意,仿佛世间万事皆可付之一哂。

“学生顾思道,见过十三爷,十六爷。”

顾思道拱手一礼,姿态随意,却也不令人觉得失礼。

“顾先生不必多礼,”胤祥显然对顾思道颇为赏识,“我这十六弟有个难题,先生不妨听听,看能否解之!”

胤禄便将那“惊雷茶”之事,隐去来源与涉及之人,只抽象成一桩可能涉及“旧日忌讳”的物证,被人握在手中,问该如何应对。

顾思道听罢,拈起桌上一枚冻梨,也不客气地咬了一口,汁水淋漓,他浑不在意,笑道:

“十六爷此问,倒让在下想起一则禅宗公案。昔有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赵州答:庭前柏树子。僧不解,追问,赵州仍答:庭前柏树子。”

顾思道放下冻梨,眼睛带着笑意盯着胤禄:

“爷看,这柏树子,本是无情之物,因僧人之问,便成了是非之源。关键在于,问的人心存何意?若心向佛,柏树子便是佛法;若心向魔,柏树子便是魔障。”

顾思道拿起冻梨又咬了一口,继续道:

“那包茶叶,亦是如此。它本是无知死物,关键在于,握有它的人,想用它来问什么?是想问出忠心,还是想问出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