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目光沉静,注视着水面流转的景象,【点星】玄妙催至极致,将画面深深烙印入识海。
这些景象并非单纯幻影,而是蕴含着一丝极微弱的法则真意,是某种至高存在对天地运转、红尘变迁的“记录”与“映照”。
水面景象最终定格在一片混沌的暗沉之色,不再变化,却比之前任何景象都更显深邃。
几乎同时,四周岩壁上,所有那些古拙刻痕齐齐发出微光。
不过数息之间,所有岩壁上的刻痕尽数化去,转而浮现出一篇完整而统一的经文。
字迹依旧是那种古拙字体,却不再难以辨认,其形其意直接映入观者心神,无需通晓文字,自明其义。
经文内容并非修炼法门,亦非神通术法,而是一篇直指修行根本的“问道”之书。其文古奥,意蕴却透过字迹直抵人心。
开篇便问:“修行者,为何修?”
继而阐述:“天地有常,而人欲无穷。以有涯随无涯,殆矣。然人之所以为人,便在于此‘殆’中求‘不息’。”
“修行非为超脱天地,而在于明心见性,知天地之常,亦知自身之限。于万般变化中,寻一点真如不动之心。”
“见星辰运转,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见山河大地,知厚德载物,亦知沧海桑田。见红尘万丈,知众生皆苦,亦知情之所钟。”
“万象过眼,皆为师、皆为镜。照见天地,亦照见自身贪嗔痴慢疑,照见恐惧彷徨,照见一点灵光不灭。”
“修行之要,在于‘历’与‘返’。历遍万象,返观自心。心不为物役,不为人转,方能渐近于‘道’。”
“道非远在天外,亦非深藏九地。道在日用常行间,在起心动念处。能于万丈红尘中持守本心,能于寂寥独处时耐得寂寞,便是道途。”
经文不长,字字句句却如重锤,敲击在观者心神之上。白笑笑看得似懂非懂,只觉得那些字好像活了过来,往脑子里钻,让她有点头晕,又有点莫名的触动。
她甩甩头,嘀咕道:“什么乱七八糟的,看得人头昏…”
赵武却静立原地,目光扫过岩壁经文,一字一句,皆印入心中。
这篇“问道书”,直指修心之本,与他几世轮回的经历隐隐契合。
所见越多,所历越广,越需反观自身,持守一点本心不变,方能在这条遍布荆棘诱惑的路上走下去。
潭水中,万象依旧流转不息,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循环往复。岩壁经文微光流转,字字沉静,如同定海神针,屹立于流转的万象之外。
一动一静,一外一内,彼此映照。
石窟内一片寂静,只有水光与经文微光交相辉映,映照着两人神色各异的脸庞。
许久,潭中光影渐淡,万象景象缓缓隐去,水面重归那深沉的幽蓝,其下星光再度浮现,周天星轨重新开始缓慢运转,如同一个轮回。
岩壁上的经文微光也渐渐内敛,字迹却依旧清晰可辨,仿佛已彻底烙印于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