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昊的话语如同冰锥,刺穿了深海舱室内最后的侥幸。
“排污口…”董立杰喃喃重复着这个词,粗犷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近乎呆滞的苍白,“他们想用整个现实宇宙…给别的宇宙的垃圾陪葬?”
“不是陪葬。”储俊文的声音冷硬如铁,右臂麒麟纹路在昏暗的光线下隐隐发亮,“是清场。如果‘终焉残渣’代表着无数宇宙周期毁灭后的废墟集合,那么打开这扇门,就意味着将我们现有的、尚在运行中的宇宙法则,拖入那片最终的、一切可能性都已熄灭的坟场。”
这个结论带来的寒意,远比万米海沟的水压更加令人窒息。它不再是利益之争,甚至不再是文明存亡之战,而是关乎存在本身能否延续的、最根本的对抗。
“必须阻止他们。”王文娟的声音带着颤抖,却异常坚定,她紧紧握住李文昊冰凉的手,生命能量如同暖流般持续注入,“不惜一切代价。”
“代价…”李文昊闭上眼,左臂心核的光芒不稳定地闪烁着,与那深渊中微弱的“星火”共鸣带来的负荷远超想象。他不仅承受着“终焉之瞳”的冰冷标记,更如同一个脆弱的共鸣器,承载着那些被囚禁的先辈意识最后的悲鸣与呐喊。“那些意识…他们撑不了多久了。星河无限的熵增共振每一次冲击,都在加速消耗他们残存的力量…”
指挥部内,刘怡萱和诸葛隽羽正全力分析着李文昊传回的、断断续续的意识碎片信息流。
“确认抵抗意识频谱特征与图书馆《蚀章》中记载的‘彼岸派’核心成员精神签名高度吻合!”刘怡萱的声音带着一丝发现真相的战栗,“尤其是主导意识碎片…其波动模式与档案中记载的、‘彼岸之殇’事件里失踪的首席架构师‘玄’…匹配度达到91%!”
“玄…”钟衍教授的声音从加密频道传来,充满了历史的沉重,“他是‘新亚特兰蒂斯’计划最坚定的倡导者,也是最后时刻启动‘静滞墓碑’封印的决策者之一。根据残缺记载,他坚信只有极致的‘静滞’才能对抗某种源自宇宙之外的‘吞噬性虚无’…现在看来,他赌上一切封印的,就是这座‘终焉监狱’。”
“他现在…还‘活’着?”董立杰感到难以置信。
“不是活着。”诸葛隽羽轻声纠正,她的灵觉最能体会那种状态,“是‘凝固’着。他们的意识被静滞力场强行维持在崩溃前的最后一瞬,如同琥珀中的昆虫,承受着永恒的煎熬,却也因此保留了最后一丝对抗的意志。他们…在用自己永恒的‘一瞬间’,对抗门后那永恒的‘寂灭’。”
这个描述让所有人肃然,也感到一股彻骨的悲凉。
“能和他们建立更稳定的通信吗?”储俊文问到了关键,“我们需要知道更多关于‘门’和‘残渣’的信息,以及…如何彻底封死它!”
李文昊深吸一口气,再次将意识沉入那危险的连接。这一次,他不再是被动接收,而是主动地、小心翼翼地,将一股蕴含着坚定意志的静滞之力,如同探针般,伸向那团在熵增风暴中摇曳的“星火”。
瞬间,更加庞大而混乱的信息碎片涌入他的脑海!
不再是模糊的歌谣,而是破碎的画面、尖锐的感知、绝望的呐喊——
*巨大的环形控制室内,警报凄厉,能量过载的火花四处迸射。身穿古朴白袍的“玄”站在中央控制台前,面容因极度消耗而枯槁,眼神却燃烧着最后的决绝。他对着通讯器嘶吼:“…放弃升维!重复,放弃‘星瞳’引导!我们召唤来的不是钥匙…是掠食者!启动‘墓碑’协议!把所有能量导入静滞核心!把它…锁死!!”*
*冰冷的触须穿透空间壁垒,所过之处,物质失去结构,能量失去活性,连时间都变得粘稠而混乱。那不是攻击,是一种…“抹除”的本能。
*无数先辈的意识被强行抽取,融入静滞力场,成为封印的一部分。痛苦、恐惧、不甘…最终化为一道共同的、无比坚韧的意念:“守墓…直至…终末…”
李文昊闷哼一声,鼻腔渗出血丝,但他死死撑住了连接。
“他们…最初的目标可能确实是寻找更高维度的资源或知识…”他断断续续地转述,“他们称之为‘星瞳引导’…但仪式出了致命错误,或者…从一开始就被某种东西欺骗了…他们打开的不是通往宝藏的通道,而是…惊醒了沉睡在维度间隙的、以宇宙残骸为食的…‘虚无掠食者’!”
“静滞封印是他们最后的自救手段…也是唯一的止损方式。他们将掠食者连同其连接的部分‘终焉坟场’一起,封存在了这个现实结构的薄弱点。”
“星河无限…他们得到的‘星瞳’资料,很可能就是当年导致灾难的、不完整甚至被篡改的版本!他们正在重蹈覆辙!”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头皮发麻!如果星河无限的行动是基于一个早已被证明会引来毁灭的错误蓝图,那么他们的疯狂背后,可能还隐藏着更深的、来自“门”后存在的阴谋!
“必须警告他们!”王文娟脱口而出。
“没用的。”储俊文摇头,眼神冰冷,“他们已经深度投入,不会相信我们的警告,反而会认为这是阻挠他们的计谋。而且…如果‘门’后的存在真的具备某种智慧,它可能正期待着星河无限帮它完成‘开门’的最后步骤。”
就在这时,李文昊的身体猛地一震!左臂心核的光芒骤然变得刺眼!
“不好!星河无限…又开始新一轮的熵增共振了!比之前…猛烈数倍!”
几乎同时,刘怡萱的警报声响起:“检测到高强度熵增波从多个方向同时冲击静滞封印!来源…不仅仅是海底!还有来自近地轨道和…北美西海岸‘星河无限’总部方向的协同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