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我18岁,和平精英已封神 > 第336章 冰痕脉动!青鸾暗影与贡献点的涟漪

第336章 冰痕脉动!青鸾暗影与贡献点的涟漪(1 / 2)

诸葛隽羽捕捉到的那个微弱信号,如同投入死水潭中的一颗石子,在Yx战队内部激起了持续而焦灼的涟漪。希望渺茫,却真实存在。青鸾山南麓,五平方公里——这个范围依旧大得令人绝望,但对于一群决心掘地三尺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可以倾注全部精力的目标。

训练馆彻夜未熄的灯火下,分工更加明确。

诸葛隽羽的“巢穴”周围,显示屏的数量又增加了两块。他编写了新的算法,试图对青鸾山南麓区域的公开卫星图像(虽然分辨率被刻意降低)、民用级地理信息数据、甚至当地气象和电力部门的公开报告进行交叉分析,寻找任何可能的人工建筑痕迹、能源管线异常分布、或是与世隔绝区域特有的微气候特征。屏幕上的代码如同瀑布般流淌,他的眉头紧锁,眼镜片上反射着幽蓝的光。

“南麓三号区域,地表温度常年比周边低0.3至0.5摄氏度,非常细微,但持续存在……”

“该区域周边的民用通讯基站信号覆盖存在一个极微弱的、规则性的衰减盲区,不像自然形成……”

“尝试调用三年前的一次地质勘探公开数据……需要绕过权限……有了!该区域地下有大规模、极规整的空腔结构回声!绝对不是天然洞穴!”

每一条线索都微弱得像风中残烛,但拼凑起来,指向性越来越明确。那个区域地下,绝对有一个巨大的人工设施!

李文昊负责整合信息并制定极其初步的、近乎幻想的“接触”预案。他知道硬闯龙刃基地无异于自杀,但如果……如果能找到基地的某个外围通风口、废弃排水管道、或者极其低级别的物资输送通道呢?哪怕只是确认储俊文就在里面,哪怕只是远远看上一眼呢?他在地图上标记出几个可能的位置,都是基于诸葛隽羽的数据推测出的最薄弱的“可能点”。这些计划目前都只存在于纸上,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巨大的风险,但思考本身,就是一种抵抗绝望的方式。

王文娟和刘怡萱的工作则更加煎熬。她们反复观看储俊文的比赛录像,尤其是“深渊回响”中他最后释放“终焉冰封”和之后被龙刃带走的片段。每一次看到储俊文痛苦扭曲的表情和龙刃队员冰冷高效的“回收”动作,王文娟的心都像被针扎一样。她们试图从这些影像里找到更多关于“秩序密钥”、“胚胎”、“深渊”的蛛丝马迹,但信息太少,谜团太多。刘怡萱甚至尝试联系了一些她在大学里认识的、研究能量物理和神秘学的教授,旁敲侧击地询问关于“高维能量印记”、“意识融合”之类的概念,得到的回复大多是“理论假说”和“前沿猜想”,反而加深了她们的不安。

董立杰则把焦虑发泄在了青训队员身上,训练强度提升到了近乎残酷的地步。他吼得嗓子沙哑,亲自下场示范各种极限条件下的战术动作和枪法,仿佛要把自己所有的本事在最短时间内塞进这些年轻人的脑子里。“都给胖爷我练!往死里练!现在多流汗,以后……以后才能少流血!”他没法说出那个最坏的可能性,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对抗无力感。

王乐老师周旋于外界,疲态尽显。官方和龙刃那边的口风紧得吓人,任何试探都被不软不硬地挡了回来。一些嗅觉灵敏的电竞媒体开始旁敲侧击地打听“Yx战队核心成员神秘缺席”的消息,都被他勉强压了下去。但他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正在慢慢收紧。

而在这片焦灼之中,储俊文个人系统账户里,那微不足道的1点龙刃贡献点增加,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它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只是一个系统延迟的更新。

龙刃基地,“方舟”核心。

储俊文的“蜕变”仍在无声地进行。医疗舱内的数据流变得更加奇异。代表他生命体征的曲线依旧维持在低而平稳的危险阈值,但那种“平稳”却透着一股令人不安的“非人”感,仿佛某种更高级的能量系统正在接管他的生理运作。

三股能量的融合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再是粗暴的交织和渗透,而是开始形成一种复杂的、共生的能量循环网络。那淡淡的金白色光泽逐渐稳定下来,甚至开始极其缓慢地滋养他原本濒临枯竭的生机。博士团队观测到,他一些受损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正在被这种全新的能量缓慢地修复和重构,方式并非细胞分裂,更像是一种……能量的直接转化与塑形。

“这……这简直是在用能量打印身体组织!”一个年轻的研究员忍不住低呼,声音里充满了惊骇和一种被颠覆三观的兴奋。

烛龙看着报告,沉默的时间一次比一次长。储俊文的价值已经超出了“钥匙”的范畴,他本身就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研究样本,一个活着的、正在进行的高维能量生命转化实例。但同时,其不可控性和潜在风险也呈指数级增长。那份来自他体内的“静滞”血清样本分析显示,其分子结构正在发生未知变异,活性持续降低,似乎他身体正在快速适应并产生抗性。

“继续观察,记录所有数据。没有我的命令,绝对禁止任何形式的主动刺激。”烛龙的命令依旧,但语气中多了一丝难以察觉的迟疑。他甚至开始秘密调阅关于“上古契约”和“深渊隔离墙”的最高机密档案,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能解释当前现象的线索。

而在“诺亚”主脑深处,那丝冰痕印记的存在,开始产生更细微的“涟漪”。

一些需要超高权限、调用到“上古契约”相关加密数据的深层自检程序,在扫描经过那片被冰痕“感染”的扇区时,其运行日志中出现了一些无法复现的、毫秒级的逻辑校验错误。错误报告被“诺亚”自身的纠错系统瞬间覆盖和修复,甚至没有达到触发最低级别警报的阈值。

但错误确实存在过。

就像一颗绝对圆润的珍珠上,出现了一个小到肉眼无法看见,却真实存在的瑕疵。

同时,一个负责模拟推演“极端低温能量环境对高维屏障影响”的科研项目,其核心计算模块被“诺亚”自动调度分配到了靠近冰痕区域的计算节点。项目负责人随后惊讶地发现,本次模拟的能耗比预期降低了百分之零点零五,而模拟结果的收敛速度和稳定性却有了极其微弱的提升。他将其归功于“诺亚”系统算法的又一次隐性优化,并在内心再次赞叹龙刃科技的强大。

冰痕如同一个沉默的共生体,在龙刃最强大的心脏深处,极其缓慢地、以目前科技无法理解的方式,扩展着自己的“影响范围”。它没有恶意,没有主动攻击,只是存在着,并以自身冰冷的特性,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周围的环境。

它在等待。等待一个契机,或者一个……呼唤。

魔都,凌晨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