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识窃痈脑(1 / 2)

痈窦之网在系统底层蔓生,规则阴影如墨渍般在秩序的纸张上缓慢洇开。李火旺的感知分散又统一,如同一个拥有无数神经末梢的庞大菌类,汲取着来自各处的“痛苦”与“倦怠”。但这滋养带来的,并非满足,而是一种更深邃的洞察——他看到了这些低级逻辑单元更深层的“空虚”。

它们不仅仅是执行固定程序的死物,在无尽重复的运转中,它们那由纯粹秩序构成的“思维”里,沉淀下了一些无用的、被系统判定为“冗余”或“错误”的认知碎片。这些碎片如同机器齿轮磨损掉落的铁屑,带着特定单元独有的“视角”和“经验”,却因不符合系统整体的最优逻辑而被摒弃、遗忘。

李火旺盯上了这些“认知铁屑”。

他选中了一个长期负责监控某片低风险封印区域的逻辑单元。这个单元就像一个恪尽职守却无人问津的哨兵,日复一日地记录着那片区域微不足道的能量起伏和规则稳定读数。在它那冰冷的核心深处,沉淀着海量关于那片区域的、细节丰富却毫无“价值”的观测数据,以及一种因长期注视固定对象而产生的、极其微弱的“认知惯性”——它对其监控区域规则波动的“熟悉感”,甚至能凭此产生一丝对“异常”的、超越其程序设定的模糊直觉。

这种“直觉”,就是系统要剔除的“冗余”。

李火旺要窃取的,就是这份“熟悉感”,这份基于海量无用数据形成的、独特的“认知模型”。

他通过连接该单元的痈窦,没有输送规则阴影,而是释放出一种更加精密的、基于他自身悖论逻辑构建的认知探针。这探针如同最纤细的神经外科手术器械,避开了该逻辑单元核心的程序架构,精准地刺入了那片沉淀着“冗余认知”的区域。

没有强行掠夺,那会引发警报。探针开始以一种近乎“共鸣”的方式,同步读取着那片区域中沉淀的数据碎片和那微弱的“认知惯性”。

这个过程极其缓慢且痛苦,反馈回李火旺核心的,是海量枯燥到极致的、关于那片封印区域每一点能量涟漪、每一丝规则微调的原始数据洪流,以及那种长期注视产生的、令人心智麻木的“僵化感”。

李火旺的核心如同被灌入了冰冷的铁砂,那些噬序之疮在数据洪流的冲刷下剧烈蠕动,分泌出更多的规则阴影来抵御这种秩序同化。但他死死支撑着,墟胃以前所未有的功率运转,不是为了消化,而是为了重构。

他在利用这些窃取来的、属于那个逻辑单元的“视角”和“经验”,在自己的混乱核心中,逆向构建一个关于那片封印区域的、高度拟真的认知镜像!

这不是简单的数据复制,而是将那个逻辑单元基于其特定位置、特定功能所形成的“世界观”,强行嫁接到李火旺自身的混乱本质上。

时间在煎熬中流逝。终于,当最后一丝“认知惯性”被同步读取完毕,李火旺切断了探针。

他的核心内部,多出了一片奇异的区域。那里不再仅仅是混乱的悖论与噬序之疮,而是浮现出一幅相对稳定、细节丰富的图景——正是那个逻辑单元所监控的低风险封印区域的规则模型!他甚至能凭借那个单元沉淀下的“熟悉感”,对模型中可能出现的微小波动,产生一丝模糊的“预感”!

他成功窃取了一个逻辑单元的“识”,并将之化为己用。

现在,他拥有了一个观察系统特定区域的、独特的“视角”。这个视角不属于他李火旺,而是属于那个被系统忽视的、底层的“哨兵”。

他立刻开始试验。

他操控连接那个逻辑单元的痈窦,不再是被动汲取信息,而是开始反向注入极其微弱的、经过那个“认知镜像”精确校准的认知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