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见李沐神色一正,毫无戏谑之意。
\"修路而已,何难之有?\"
\"长安新唐大道的工程,不正是个先例?\"
\"出工钱雇工匠,再将路段分包商贾,自有人争相承接。\"
\"甚或...分文不取亦有人愿为!\"
《筑路新策》
桃林县衙内,李沐执着青瓷茶盏,望着堂前卷起的黄沙图沉思。分明是修筑官道这般棘手之事,在他眼中竟如庖丁解牛般条理分明。
\"水泥配方既已散与商贾,何愁物料不足?\"他指尖轻叩案几,\"莫说区区关中道,纵是横贯九州,也不过是调动新唐商盟百余字号的事。\"
对面李二攥着户部呈报的竹简,指节已然发白。\"三百万贯的窟窿,你竟说要商贾填平?\"这位戎马半生的罕见地失了方寸,\"若真能成,朕...\"
\"您便执礼?\"李沐忽的抚掌而笑,惊飞檐下栖雀。未待对方反应,他已抽出绢布舆图铺展开来:\"商队绕行骊山多耗五日,经泾阳要换三趟车马——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银钱。若许他们二十年的养路钱...\"
窗外传来驮马铃响,正是运送水泥的商队路过。李沐忽想起什么似的补充道:\"至于民夫工钱?那些布行掌柜早说了,采石夯土的事,他们包了。\"
春风卷着碎花瓣扑进窗棂,李二望着图上朱笔勾画的蜿蜒红线,忽然觉得那些代表驿站的黑点,正化作无数金锭在纸上跃动。
有人靠着征收通行费大发横财,成为一方巨富!
只要李沐向商贾们阐明这个计划,定会吸引众多商人争相承包筑路工程!
听完李沐的讲解,李二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还......还能这样?\"
\"将道路修建权交给商人,再收取通行费?\"
\"这这这......\"
李二完全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形容,这种无本万利的妙计简直神乎其神!
若按李沐的设想实施,朝廷不仅无需花费一文钱,还能从中获利!
可以预见,大唐必将日益繁荣,使用水泥道路的行人也会越来越多。前期的通行费用于补偿商人的成本和利润,后期的收益就能全部归入国库。
这等于是为朝廷开辟了一条源源不断的财路。一直为国库发愁的李世民,此刻震惊得无以复加。
李二随即想到,这个模式不仅适用于筑路,还能推广到其他领域。比如建房、开垦荒地等,都可照此办理。后世的房地产就是如此,朝廷无需出资,由开发商建设城市,还能收取巨额土地出让金!即便如此,仍有无数人趋之若鹜。
举一反三的李二如获至宝,激动万分。
\"太妙了!实在太妙了!\"
\"原来国家建设还能这样操作!\"
崭新的天地在他面前展开!
李二连连惊叹,望向李沐的目光愈发炽热。此刻在他心中,李沐简直......
言出必行!李二说拜师就拜师!
什么父子伦常,什么年龄差距,统统不重要!
能者为师!
儿子给父亲当老师又有何妨?传出去反成佳话。以李沐这般神奇的本领,李二觉得这个师父拜得值!
李二整肃衣冠,郑重其事地向李沐拱手行礼。
\"哎!老李,你当真啊?\"
\"快别这样!\"
见李二要行大礼,李沐连忙阻拦。来自后世的他习惯朋友间玩笑,但大唐男儿一诺千金,古人最重礼数,说拜师就绝不含糊。
李二神色肃穆,坚持要完成拜师礼。
\"不可!\"
\"我李某一言九鼎,给你行拜师礼有何不可?\"
李沐坚决不受,两人推让间好一阵热闹。
好不容易平息此事,李沐长舒一口气。
\"呼!\"
\"老李你们就是太较真,开不起玩笑!\"
\"别说这些了,继续商量筑路计划吧!\"
说着,李沐展开绘制的关中地图。看着上面纵横交错的水泥路网,李二顿时两眼放光,兴致勃勃地凑上前。
\"好图!\"
\"这些白线就是你说的路网?\"
\"快让我仔细瞧瞧!\"
地图上,白色线条标注的水泥道路连接着关中各县,甚至还有明确的道路等级划分。
从长安通往函谷关外,延伸至陇右草原的主干道宽阔平坦,而连接普通郡县的支路则相对简陋。
这种道路分级设计令李世民赞不绝口。
君臣二人继续探讨着路网布局,以及可能面临的种种难题。当李世民用手指勾勒完覆盖关中的水泥路网后,他目光灼灼地望向李沐,脸上写满赞叹。
\"妙极!\"
\"这份规划天衣无缝,朕找不出半点纰漏。\"
\"此事便全权交予爱卿了。\"
说罢,李世民郑重其事地卷起这卷描绘大唐未来的图纸,准备带回太极宫细心研读。
\"啪!\"他突然拍额惊觉:\"差点忘了正事!今日朕是来问纺织之事的!\"
\"新唐纺织厂低价倾销布匹,导致以纺织为生的百姓陷入困境,爱卿可有对策?\"
李沐闻言露出诧异神色,仿佛听见什么荒谬之言。
\"陛下莫非糊涂了?\"
\"解决之道方才不是已经说过了吗?\"
李世民一时语塞:\"适才不是在商议修路......\"
话到一半戛然而止,他猛然醒悟:\"原来如此!\"
\"让失业的织户参与修筑道路!关中道路工程正需大量劳力!妇女可操持农事,男子外出务工!\"
\"这环环相扣的布局,莫非也是爱卿早有筹谋?\"
农村妇女本就吃苦耐劳。除却耕收等重活,播种除草等农事尽可胜任。原先受限于纺织家计,如今正可从家务中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