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联合与反转(2 / 2)

会议室内一时间火药味十足。其他几位副厂长和干部面面相觑,不敢轻易表态。

就在这时,李怀德清了清嗓子,开口了。他的语气一如既往的温和,带着一种居中调停的意味:“杨厂长,您别动气。老周和王主任的话,虽然急切了些,但他们的担忧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工人兄弟的情绪和女工姐妹的看法,我们确实不能不重视。”

他将目光转向杨厂长,态度诚恳:“厂长,您坚持原则,怕开口子,这个顾虑我们非常理解,也是为我们厂的大局着想。但是,贾家的情况确实太特殊了。东旭同志是因公牺牲,性质不同。”

“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既照顾了这种特殊性,又能堵住后续可能模仿的办法,是不是就可以两全其美呢?”

杨厂长皱着眉看向他:“怀德同志,你有什么具体想法?说得容易!”

李怀德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说道:“首先,关于接班资格。政策规定直系亲属可以顶替,通常我们理解是子女。但配偶在法律和人情上也是直系亲属?秦淮茹作为东旭同志的合法妻子,要求顶替丈夫的工作岗位,延续家庭的生活来源,于情于理,都说得通。”

“我们可以就此向上级主管部门做个专门的请示,说明贾家的极端特殊情况,争取一个特批的口子。我相信,上级领导也会考虑到安抚工人情绪和维护稳定的需要。”这个在场很多人都知道,只是要套这条政策太麻烦,谁提出谁就得想办法解决接下来的问题,他们也好奇李怀德接下来会怎么说。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杨厂长的神色,继续抛出第二个,也是更关键的方案:“当然,我们也必须考虑到厂长您最担心的问题——怕有人有样学样。”

“对此,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我们可以让宣传科配合街道办事处的同志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宣传解释工作。重点强调,此次对贾家的特殊照顾,是基于两个前提:第一,贾东旭同志是‘因公牺牲’,是为国家生产建设做出特殊贡献的;第二,贾家是两代人都是在咱们厂里牺牲的,值得特殊抚恤。”

他加重语气:“要反复向全厂职工和家属讲清楚,这只是极其特殊的个例,是厂里对功勋牺牲家庭的额外关怀,绝不代表普遍政策!”

“其他一般的工伤事故,抚恤标准必须严格按照现行规定执行!这样一来,既体现了厂里的人文关怀,安抚了人心,又彻底堵死了其他人想要借工伤闹事、索取额外待遇的幻想。毕竟,‘因公牺牲’这个定性,不是谁都能轻易得到的。”

李怀德的这番话,条理清晰,既解决了秦淮茹接班的政策问题,又给出了杜绝后患的具体方案,大家也都意识到突破口来了。

杨厂长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他之前最大的顾虑就是怕引起连锁反应,现在李怀德这个“特殊个例+广泛宣传划清界限”的方案,解决了这个痛点。既能对上级、对工人有个交代,显示厂领导并非冷血无情,又能牢牢守住政策底线。

他沉吟了片刻,目光扫过工会和妇联的负责人,又看了看李怀德,终于缓缓点了点头:“怀德同志这个思路……倒是可以考虑。既坚持了原则,又体现了灵活性。老周,王主任,你们觉得呢?”

工会和妇联见主要目的达到,而且方案考虑周全,自然也表示赞同。

“好!”杨厂长一锤定音,“那就按怀德同志的意见办!工会和妇联配合厂办,立刻准备材料,向上级详细汇报贾家的特殊情况,申请让秦淮茹同志顶替贾东旭工作岗位的特批。”

“同时,聂厂长,你们宣传科负责联系街道王干事,尽快启动宣传解释工作,一定要把‘特殊个例、功勋家庭、绝不攀比’这个调子唱响、唱明白!”

“放心吧,厂长,我亲自去落实!”聂厂长立刻应承下来,李怀德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一场原本僵持不下的风波,在怀德的巧妙运作下,终于看到了解决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