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砂车间的军工任务还没完成,但是林墨的名字在轧钢厂木模组乃至车间领导层都挂了号。由于这段时间的努力攻克难题车间需要他参与的模具已经不多,他时不时跟邱组长打个招呼就回龙成厂跟师父学木工手艺。
七月初的时候他都已经完成了三级工的全部技艺的掌握,只是他不敢跟赵山河说,只能在回来跟师父请教的时候逐渐表现出自己的学习进度已经接近完成了。
这天,当他带着一身铁屑与木尘的气息回到龙成家具厂时,迎接他的是师父赵山河更加深邃的目光和一份沉甸甸的卷宗。
“回来了?”赵山河放下手中的刮刀,指了指工作台旁的长凳,“坐,前面你一直都是回来学手艺,这次跟我说说在轧钢厂的工作。”
林墨依言坐下,将借调期间的心得体会,尤其是对精密木模制作中遇到的难点和解决思路,简明扼要地向师傅汇报,重点强调了复杂曲面加工和辅助定位装置的应用。
赵山河默默听着,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一块光滑的紫檀面板。待林墨说完,他沉默了片刻,眼中闪烁着难以言喻的光芒,有欣慰,有审视,更有一丝面对璞玉即将绽放光华时的郑重。
“嗯,轧钢厂的活计,讲究一个‘精’字。你能在那种环境下,想到用定位卡板解决曲面刮削的难题,很好。”赵山河的声音依旧低沉,但那份赞许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重,“这说明,你不再只是照葫芦画瓢,开始懂得‘思考’了。”
他站起身,从工具柜深处取出一个用牛皮纸仔细包裹的卷宗,解开系绳,摊开在林墨面前。里面不再是简单的图纸或木样,而是厚厚一叠手绘的复杂家具结构图、榫卯分解图,以及几份标注着“四级工考核纲要”的油印材料,这是林墨上次回来后赵山河特意准备的,他也预感林墨准备要继续向前探索了。
“三级工的东西,按照你的进度应该已经完成了。四级工,已经是真正的登堂入室。”赵山河指着图纸,“从现在起,这些东西,就是你的功课。”
林墨凝神看去,翻开后仔细看了里面的内容:
大型组合家具结构设计,不再是单一的小柜或凳子,而是包含衣柜、书柜、床头柜甚至梳妆台在内的整套组合家具,要求结构稳固,比例协调,空间利用合理,榫卯连接需考虑整体受力与变形协调。这是林墨作为设计师经常接触的东西,是他看家的本领,再加上这一世他的技术,他可以很快上手。
异形曲面与仿生结构,图纸上出现了大量流畅的曲线和弧度,如花瓣形的桌面边缘、藤蔓缠绕状的椅背支撑、甚至模仿动物骨骼结构的承重部件。这不仅要求极高的曲面加工能力,更需要深刻理解木材的受力走向和美学表达,这段时间他在工坊的传承之径中也已经学到不少。
传统高级榫卯精研,螺旋榫、球面卯、挂肩销、套箍榫......这些在《鲁班经》中林墨早已接触过、他甚至精通比这更复杂的的古老榫卯结构,已经能要求达到“闭目可拆,随手可装,严丝合缝,百年不松”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