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再下棋(1 / 2)

风铃声动。

齐静春笑着望向房间里的少年,见其躬身行礼,似乎并不意外自己的出现。

而他也不意外少年的不意外。

“人之三魂七魄,我在宋集薪、赵繇、陈平安身边各留了一魂,算是这一小段路上的护道人,我现在算是滞留在天地间的一缕残魂。”

齐静春笑道:

“你是来此等陈平安的吧,他刚到梳水国不久,尚还在北方一处古寺,离此地不过两三日的脚程,不过他不知道你在此处,怕是未必会来。”

林照颔首。

事实上,他在看见齐静春身影的时候,就已经想起陈平安那边在经历什么了。

那位白帝城的琉璃阁主,与陈平安同行的柳赤诚,对陈平安动手了。

于是齐静春留在陈平安身边的春风,真正显化出身影。

有前世的记忆,以及自己并没有刻意改变陈平安这方面的行迹,林照对陈平安的行动有着粗略的估算。

只是梳水国毕竟是一国之地,境内的破败古寺真不少,真要一处处去寻,当真是麻烦。

反倒不如守株待兔,要么去剑水山庄,顺道去认识下宋雨烧。

要么干脆直接去梳水国的地龙山,那里是山上神仙乘坐渡船的渡口,与大骊龙泉县那座被削平的山头类似。

林照望着面前的青衣儒士,嘴唇微启,却又有些迟疑。

剑来的这些大佬,即便身搁千万里,甚至是不在同一个天地,都有莫名的手段,知晓某些人的经历。

比如崔瀺和陆沉,便对陈平安的经历了如指掌。

他的心湖只能隔绝自己所思所想,可未必能遮掩说出的话。

而现在的齐静春却也不知道还剩下多少手段。

当然,林照是知道齐静春自然不是现在表现出的处境,所谓“残魂”只是遮掩。

可既然是以身为子,这些遮掩便只能当作真实。

齐静春将少年的神色看得透彻,明悟他在担心什么,便摇头笑道:

“你的心湖隔绝“天知”,却又不只是隔绝“天知”,便是有些因果也被模糊不少,这会让你在某些时候很显眼,却又容易在某些时候被忽略,即便是时时刻刻盯着你,也难以得到多少信息。”

说到此处,他却是想到了小镇上的另一人。

那位青童天君,东王公。

若只是时时刻刻观看便能破解少年的心湖之谜,那这位前辈也不必下棋如此犹豫了。

齐静春低下头,看了眼自己有些虚幻的身子:

“在这百息之内,畅所欲言,百无禁忌。”

林照的心湖只能隔绝自身的所思所想及部分因果,可他这一道残魂存在的百息之内,只要他愿意,便能谁也不知。

听得此话,林照放心下来。

他抬起眸子,认真地看着面前的青衣儒士。

这位已然是龙门境的剑修轻声道:

“那枚剑主印章…齐先生在上是否也留了些东西?亦或者同样的手段?”

对于这些离开小镇的人,齐静春在李宝瓶、李槐等人身边分别留了一个“齐”字,在陈平安三人则是身上留了三魂。

林照忽然也想知道,齐静春是否在这枚剑主印章上也留了什么。

齐静春望着林照,淡笑道:

“我见你在那时也未曾考虑动用印章,还以为你是知道里面是什么,才这般有把握。”

齐静春说的“那时”,自然指的是林照在鲲船上救人的那一刻。

林照摇头道:

“其实是有考虑,只是还未到那种程度,与围杀袁真页一样,如在戏台子上表演,看似惊险,实则大多在我预期之中,准备的后手便用不上了。”

他知道袭击鲲船的幕后凶手是谁,知道会有一位中年僧人出现,与此同时,林照还请了魏晋来镇场子。

最危急的,无非是无法把握僧人出现的时机,于是他才在那般紧急关头进行破境。

可即便是破境,他依然是有很大的把握,并未是赌命之举。

他早已成就后天剑体,一身修为水到渠成来到观海境巅峰,剑术、剑意、剑意皆是上上之品。

自修行之前,便讲究“顺心意”,在心境上的修持也极为出色。

于世人成为“关隘”的龙门,在林照面前,确实不算什么瓶颈。

正如他所说的那句“如在戏台子上表演”。

一群少年少女围杀十境大妖是这般,万里高空破境救人亦是这般。

过程险象迭生,令人震动,可一切都在向着预期的结果不停歇地推进,并没看上去那般凶险。

齐静春笑叹道:

“生而知之,却识不得自身变数吗……”

林照无言,静静立在齐静春身前,不曾开口。

齐静春收敛了笑意,却道:

“是留了些东西,和这一缕残魂不同,只是……你既然不知道,便暂且是不可说,待时机到时,自然会知晓。”

“平时只作了护道的手段便是。”

林照黑白分明的眸子动了动,便知道了一声:“是。”

一阵短暂的沉默在室内蔓延。

林照心中似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又如何能在有限的百息内道尽。

反倒是齐静春率先打破沉寂,语气温和如春风拂过:

“记得你昔年曾言,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你已踏上征程,想必对前路有了些许方向,不妨多去些地方看看,天地广阔,处处皆学问。”

林照答道:“我确有此意,此行与陈平安去了剑气长城,便打算顺道去趟南婆娑洲,刘羡阳去了醇儒陈氏念书,说起来也有意思,他当年从乡塾离开,口口声声说着不念书,如今反而是第一个走进正经书院的。”

这是实话,昔年刘羡阳不喜念书,和林照一样,选择从乡塾离开,齐静春还主动上门,那时刘羡阳的爷爷还未死,便也同齐静春一起劝他,可这少年牛脾气上来,也不管不顾,谁的话都没有听。

直到刘羡阳的爷爷过世,也未曾回到乡塾念书。

如今三人里读书最多的林照上了风雪庙修剑,陈平安留在家乡练拳,只有刘羡阳,听着翻书风,养着吃墨鱼,虽在也梦中修剑,偏偏是最像读书人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