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倌听得脊背发凉:“那我该怎么回去?”
老人走到庙门口,指着远处黑暗中若隐若现的一点灯光:“看到那光了吗?那是陈家坳祠堂的长明灯。朝着光走,不要回头,不管听到什么声音,遇到什么景象,都不要回头。一旦回头,就再也回不去了。”
陈老倌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在远处黑暗中有一点微光闪烁。奇怪的是,之前他完全没注意到。
“就这么简单?”陈老倌不敢相信。
老人苦笑:“简单?你试试就知道了。记住,鬼途最厉害的不是迷魂,是攻心。它会挖掘你内心最深的恐惧和遗憾,让你不由自主地回头。”
陈老倌沉默片刻,问:“你为什么不走?既然知道路,为什么不回人间?”
老人摇摇头,眼神黯淡:“我试过无数次,每次都失败了。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愧疚。”
“愧疚?”
老人长叹一声,烛光下他的影子在墙上摇曳,仿佛有了自己的生命:“几十年前,我不是一个人上山的。我还带着我八岁的儿子...在山洪中,我为了自救,松开了他的手...”
陈老倌心头一震,不知该说什么。
“每个守路人都有自己的执念,”老人继续说,“我的执念是等待那个我辜负的人,也许有一天,他会走上这条鬼途,给我一个道歉的机会。”
陈老倌看着老人佝偻的背影,突然觉得他不是鬼,也不是人,只是一个被愧疚囚禁的灵魂。
“我该走了。”陈老倌向庙门走去。
“等等,”老人从怀里掏出一枚铜钱,用红绳系上,递给陈老倌,“带上这个,遇到过不去的坎,把它扔在地上,或许能帮你一次。”
陈老倌接过铜钱,发现它异常冰冷,几乎感觉不到一丝温度。
“多谢。”他郑重地说。
老人点点头:“记住,不要回头。”
陈老倌迈出庙门,朝着远方的光点走去。夜色浓重,山路崎岖,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他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回头,不要回头。
起初还算顺利,但走着走着,身后突然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爹,你去哪儿?等等我啊!”
是女儿小梅的声音!陈老倌心头一紧,小梅不是应该在城里读书吗?怎么会在这里?
“爹,我摔倒了,好疼啊,你拉我一把。”声音带着哭腔,像极了她小时候撒娇的样子。
陈老倌几乎要回头,猛地想起老人的警告,硬生生忍住了。
“你不是小梅。”他喃喃自语,继续向前。
声音变了,变成了他已故多年的妻子的声音:“建国,你就这么狠心?连回头看我一眼都不肯吗?”
陈老倌的眼眶瞬间湿了。妻子去世十年,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她。
“秀英...”他声音哽咽,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
“回头看看我,就一眼,好不好?”妻子的声音温柔如昔,那是他梦里才会听到的语调。
陈老倌的脖子已经开始转动,就在千钧一发之际,他猛地掐了自己大腿一把,疼痛让他清醒过来。
“你不是秀英!”他几乎是吼出来的,加速向前走去。
身后的声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阵婴儿的啼哭。那哭声撕心裂肺,让人无法忽视。陈老倌和秀英曾经有过一个孩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这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
“我的孩子...”陈老倌老泪纵横,但仍然坚持不回头。
哭声越来越弱,最后完全消失了。四周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陈老倌继续前行,远处的光点似乎近了一些。他心中升起希望,加快脚步。
就在这时,前方突然出现了一个人影。借着微弱的月光,陈老倌认出那是同村的王大夫。
“老倌!可算找到你了!”王大夫急匆匆地走来,“全村人都在找你,快跟我回去,你女儿小梅出事了!”
陈老倌如遭雷击:“小梅怎么了?”
“从学校回来的路上被车撞了,现在在县医院抢救,快跟我走!”王大夫伸手要拉他。
陈老倌心急如焚,几乎要跟着王大夫走。但就在这一瞬间,他注意到一个细节:王大夫的影子在月光下异常模糊,几乎看不见。
人有三盏灯,肩头两盏,头顶一盏,灯亮影现。鬼魅之属,影淡或无影。
这是祖父曾经告诉过他的辨鬼方法。
陈老倌猛地后退一步:“你不是王大夫!”
“王大夫”的脸瞬间扭曲,变成了一团模糊的黑影:“不识好歹!那就永远留在这里吧!”
黑影扑来,陈老倌下意识地掏出老人给的铜钱,扔在地上。铜钱触地的瞬间,发出一道刺眼的白光,黑影惨叫一声,消散在空气中。
陈老倌惊魂未定,再看前方,那点长明灯的光变得更亮了,似乎已经不远。
他继续前行,这一次,再也没有什么阻拦他。光点越来越近,最后,他看清了,那确实是陈家坳祠堂的长明灯。
当陈老倌踏进祠堂的那一刻,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守夜的二狗子正打着瞌睡,被脚步声惊醒,看到浑身狼狈的陈老倌,吓了一跳。
“老倌!你这一晚上去哪儿了?全村人找你找疯了!”
陈老倌这才知道,他在鬼途上走了一夜,而人间的时间,竟然只过了一个时辰。
“刚才有个人影跟你后面,我们喊他不应。”二狗子有些疑惑,“那人在祠堂门口转悠,我看不清是谁。”
陈老倌心头一紧,冲出门外,四处寻找。清晨的薄雾中,似乎有一个模糊的人影对他点了点头,随即消散在晨曦中。
后来陈老倌才得知,真正的李老汉根本没和他一起走那条近路。那天暴雨时,李老汉选择绕远路回村,因为“哑巴坟那条路邪门,白天都不敢走,何况雨天”。
村里老人告诉陈老倌,哑巴坟确实有一条“鬼途”,每隔几年就有人在那里失踪。最奇怪的是,所有失踪者的亲属都声称,在亲人失踪前后,见过一个长得很像失踪者的人影在村里徘徊。
“那是‘路鬼’在找替身呢。”村里最年长的九叔公叹息道,“它们变成失踪者的模样,在村里游荡,直到找到下一个倒霉鬼。”
陈老倌不敢想象,如果那天晚上他回头了,或者跟着“王大夫”走了,现在会是什么下场。
一个月后,陈老倌再次来到哑巴坟附近。他不敢走进那条鬼途,只是在安全的地方烧了些纸钱,既是祭奠那些永远困在鬼途上的亡魂,也是感谢那个神秘的守路人。
烧完纸,他发现路边一株老竹上,刻着一个新鲜的箭头标记,指向山下村庄的方向。标记
陈老倌愣了片刻,突然明白了什么。他从口袋里掏出那枚救过他一命的铜钱,轻轻放在标记下方,用一块石头压住。
“希望能帮到下一个迷路的人。”他喃喃自语。
转身下山时,陈老倌似乎听到风中传来一声若有若无的“谢谢”。他没有回头,只是举起手挥了挥,继续向山下灯火通明的村庄走去。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而凡心之外,那些游荡在阴阳交界处的灵魂,是否也在等待着一声谅解,一个救赎?
多年后陈老倌临终时,对围在床前的子孙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走夜路时,不管谁叫你,都别回头。一直朝光走。”
他闭上眼睛,嘴角带着安详的微笑,仿佛不是走向死亡,而是踏上了一条熟悉的归途。
而在他下葬后的第七天,有村民声称,在哑巴坟附近的山路上,看到了两个模糊的人影,一老一少,手牵着手,走向晨曦中的光明处。
这或许便是故事的终点:经过百年孤寂的守望,守路人终于等到了他要等的人。他伸出虚握了整整一世纪的手,这一次,坚定地牵住了那个小小的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