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彭春早早地起了床,他的眼睛布满了血丝,显然是一夜未眠。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然而这个办法虽然听起来不错,但实际上却难以实现。
他的想法是把雅克萨周边村庄的老百姓,都接到瑷珲城来一起过冬。
这样一来,老百姓们不仅可以避开雅克萨俄军的侵略,还能在相对安全的环境里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中军大帐。
“我意,可派遣数百军卒,携带马匹前往雅克萨附近,将老百姓接到瑷珲城。”彭春一脸严肃地说道。
他的话音刚落,众人便面面相觑,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瑷珲城是一座新修筑的城池,虽然规模不小,但城内的房间数量毕竟有限。
黑龙江将军萨布素见状,连忙说道:
“接他们过来倒是容易,只是把他们接过来之后,他们的生活该如何安排呢?他们吃什么?喝什么?住在哪里?”
“是啊,大将军,如今正值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想要修建房屋谈何容易啊。就算我们能把他们接过来,他们来了之后又能住在哪里呢?”有人附和道。
“大将军,就算咱们军营的军士们挤一挤,把房间腾出来让给他们,可他们也没有粮食吃啊……”另一个人也忧心忡忡地说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热烈,所说的都是非常实际的问题。
毕竟,要把这些人接过来,最起码要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问题,而其中,住和吃又是最为关键的。
单单是住这一项,就已经让人颇为头疼了。
总不能让这些老百姓在雪地里搭个帐篷将就吧,那不仅不抗冻,而且也不是长久之计啊。
更何况,就算是军用的帐篷,也不过是帆布材质的,远远比不上蒙古那种用厚厚的牛皮制成的帐篷保暖。
老百姓根本就住不了。
彭春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皑皑白雪,心中的忧虑如这漫天飞雪一般,沉重而压抑。
他深深地叹了口气,眉头紧紧地皱起,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
这些吃住的问题如果不解决,把士兵和百姓们接过来,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军心不稳,民心混乱,瑷珲城将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治理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彭春焦虑地在房间里踱步,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可能出现的糟糕情况。
而那催粮的奏折,想要离开黑龙江抵达京城,更是困难重重。
这一路上,不仅有恶劣的天气,还有漫长的补给线。
马匹即便再好,在雪地里一天能跑一百里,也算是万幸了。
彭春来瑷珲城前的雄心壮志,此刻已经被这严寒冷酷的天气和长长的补给线给彻底击垮了。
他感到自己仿佛陷入了一个无法挣脱的泥潭,越挣扎,陷得越深。
他终于恍然大悟,多年来一直困扰他的谜团终于解开了。
他终于明白当年沙尔虎达明明取得了胜利,却为何突然选择退出;也理解了当年明安达礼明明大获全胜,却为何反而受到斥责。
这一切的根源,竟然都在于严寒的天气和那条要命的补给线!
人们常说的大碗喝酒、大碗吃肉,在这里根本就是天方夜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