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小心翼翼地拿起奏折,仿佛它是一件珍贵的宝物。
奏折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边角处也有一些褪色,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康熙对它的重视。
他轻轻地翻开奏折,里面的文字映入眼帘,这些字虽然有些模糊,但康熙还是能够辨认出它们的内容。
臣纳兰性德谨奏:密陈雅克萨罗刹军情及边民疾苦事
臣奉旨侦察之经过
康熙二十一年八月,臣奉圣谕随副都统郎谈以捕鹿为名,北行至黑龙江雅克萨地界。历时两月余,密察罗刹兵力部署、城防工事及我朝边民生计,今据实奏报,伏乞圣鉴。
一、罗刹兵力部署与城防虚实
1.驻军规模与结构
雅克萨城内俄军约四百五十人含火枪兵、炮兵及哥萨克骑兵。另据降卒供称,尼布楚一带俄军总数约二千,然分驻各堡,兵力分散。
2.城防工事
俄军恃木城为固,城墙以巨木垒筑,高两丈余,外覆泥土,寻常炮石难摧。城四角设棱堡,每堡置炮台,可交叉火力覆盖城外。壕沟深一丈五尺,沟底密插尖木桩,阻我军近攻。
3.火器配置
火炮:城头共置十二门铜炮,其中重炮四门,射程约二里;轻炮八门,机动性强。火枪:俄军配燧发枪三百支,射速胜我鸟枪,然弹药储备不足,据窥其库藏仅够半月之用。另有旧式火绳枪百余支,分发于民兵。
二、雅克萨周边我朝百姓困顿情状
1.村落分布与人口
雅克萨城外百里内,原为我达斡尔、索伦部故地,今存村落七处:
额苏里屯:最大聚落,约二百余户,多以渔猎为生。乌鲁穆丹屯:临黑龙江,百二十户,屡遭罗刹劫掠。其余如多金屯、毕拉尔屯等皆散居山林,每屯不过数十户。
2.罗刹暴行与边民之苦
俄军强征粮秣、毛皮,每户岁纳貂皮三十张,民多破家。掳我丁壮为奴,筑城伐木,死者十之三四。百姓避居山林,田亩荒芜,饥馑频仍,竟有易子而食者(据降卒口述)。
三、破敌之策与天时地利
1.罗刹之弊
孤军深入,援兵自尼布楚至需二十日,粮道易断。木城虽坚,然畏火攻,若以火箭焚其粮库,必生内乱。俄军骄横,疏于巡防,每至深秋江面未冻时,守备最懈。
2.我军胜算
臣观地势,雅克萨三面环林,可伏精兵;南临江岸,宜以红衣炮列阵轰击。若发兵三千,携红衣炮二十具辅以火攻、围困之法,必可克城。边民久苦罗刹,愿为内应,可助向导、运粮。
四、恳请圣断
臣观罗刹窃据雅克萨,非为久治,实恃械利城坚。然其势如无根之木:兵少粮匮、民心思清、天时不利。皇上若决意征讨,可命黑龙江将军统兵,趁今冬江冰未合时进击,则城破可期。
伏愿陛下念边民泣血之痛,振天威以北讨,复圣土于龙江!
臣纳兰性德谨奏
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廿九日
康熙缓缓地合上折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之情。
这一年多来,纳兰性德不辞辛劳,深入调查研究,终于将罗刹国的情况摸得如此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