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轩见状,急忙快步上前,双手接过书信,然后展开来,清了清嗓子,用他那洪亮的声音大声地念了出来:
“凡投诚者,可选择回大陆安家,亦或是留在台湾,皆可享受朝廷优厚待遇,且不会受到任何歧视与迫害。台湾自古乃中国之领土,郑成功亦是中国之英雄,其收复台湾之功,世人皆知,永载史册。今康熙皇帝特赐此书,以表诚意,望诸位明鉴。”
刘国轩念完后,将书信恭敬地递给了郑经。
郑经接过书信,仔细阅读了一遍,脸上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此时,在场的文武众官员们也都听到了书信的内容,他们的脸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心中却暗自窃喜。
因为这封书信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选择,无论是回大陆还是留在台湾,都能得到妥善的安置,而且还能避免战争带来的灾难。
就在众人沉默之际,刘国轩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言辞恳切地对郑经说道:“延平王,既然有康熙皇帝的亲笔书信承诺,咱们还是归顺大清吧。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得台湾百姓的平安,也能让我们这些官员有个好的归宿。”
刘国轩的话一出口,立刻引起了其他文武官员的共鸣,他们纷纷跪倒在地,齐声说道:“延平王,归顺大清吧!”
然而,就在众人都表示愿意归顺的时候,冯锡范却站在一旁,脸色阴沉,一言不发。
虽然他心里也知道归顺大清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但他还是有些不甘心,毕竟他跟随郑经多年,对郑氏家族有着深厚的感情。
“哼……你们……你们……你们想造反吗?”冯锡范看着跪在地上的众人,怒不可遏地吼道。
话音刚落,只见刘国轩站起身来,指着冯锡范说道:“冯锡范,如今大局已定,你还要怂恿延平王铸成大错吗?康熙皇帝仁慈,不但不追究我等的罪过,而且还要给老王爷郑成功修庙......”
就在刘国轩义正言辞地指责冯锡范时,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紧接着,议政殿的大门被猛地撞开,两名神色慌张的军卒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
“报……”其中一名军卒气喘吁吁地喊道,声音中透露出极度的惊恐。
“报……”另一名军卒也紧跟着喊道,满脸的惊恐之色让人不寒而栗。
刘国轩和冯锡范的争吵戛然而止,两人都惊愕地看着这两名不速之客。
“东宁府南官兵造反,杀了守将,说是要投降大清!”
“东宁府北官兵造反,也要投降大清!”第二个军卒紧接着喊道,他的声音同样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这两句话如同晴天霹雳,让整个议政殿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刘国轩和冯锡范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话音刚落,议政殿又闯入好几个军卒,纷纷报告台湾各地官兵造反,他们的官吏被杀,众人要投降大清。
“报……延平王府外,已经有人在剃头了……”
听到这句话,郑克爽如遭雷击,满脸惊愕,难以置信地问道:“什么?”
一旁的冯锡范也惊得呆若木鸡,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般。
就在这时,一名县官慌慌张张地闯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痛哭流涕道:“延平王啊!”
郑克爽见状,心中愈发不安,急忙问道:“到底发生了何事?快说!”
县官抽泣着回答道:“延平王……宁靖王朱术桂他……他自缢身亡了……”
“什么?”冯锡范闻言,更是大吃一惊,失声叫道,“朱术桂为何自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