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康熙正史 > 第1044章 施琅的奏折

第1044章 施琅的奏折(1 / 2)

站在一旁的太监赶忙上前,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回皇上,奴才一直都在盯着李先生的奏折呢,目前还没有送到。”

“也罢,那就等一等李光地奏折,瞧他如何说辞。”

打发走了明珠,康熙又仔细看了一遍施琅的奏折。

此奏折为:《密陈专征疏》

施琅后人编纂的《靖海纪事》记载其书原文:

为密陈专征,以一事权,而收万全之功,以仰副圣心至计事。

窃照海洋重地,一着不到,则满盘俱失。

当此机会,正在臣图功报效之日,即在皇上建业垂统之时。

臣思报国恩,捐糜顶踵,亦岂敢爱惜骸骨,稍存退诿。

但恐用臣之权不专,则掣肘于人;功臣之赏不行,则沮丧于众。

臣是以沥胆披肝,剀切上陈,幸皇上垂察焉。

臣自荷戈以来,矢报国恩,是以夙夜靡宁,期尽臣节。

前者,皇上命臣赴闽,特授臣任,意在扫荡腥氛,殄灭丑类。

乃地方文武各官,不体皇上之心为心,不行臣之言为言。

凡有益于地方,有损于贼党者,各相推诿,置之不问。

臣虽有心,徒成虚语。今皇上欲底定海疆,使万民乐业,非臣一人断然独行,则众议纷纭,彼此推诿,虽俞、范复生,亦无能为也。

臣生长海滨,素习水性,于调遣节制,较之他人,颇有长处。

况今台湾人心离散,兵将不相维系,其势岌岌,如累卵之危。

倘失此时,贼氛复炽,噬脐何及!

臣愿当此重任,有功,则赏不及臣之子孙;有罪,则戮及臣之臣身。

非臣敢自夸张,实欲成皇上垂统之大业,救地方万民之水火也。

为此,密陈。

伏乞皇上睿鉴,敕部议覆。

施琅认为,大清总督节制提督,理所应当。

姚启圣作为福建总督,负责征台的后勤、粮饷、以及总体调度指挥,管辖自己也无可厚非。

施琅作为水师提督,理应负责前线作战。

但是,施琅提出来四点问题,力劝康熙收回姚启圣的节制权,独享专征特权。

其一,姚启圣不擅长海战,乃“以陆治水”,弊大于利。

施琅认为姚启圣出生在北方,虽有经天纬地之才,然而汪洋大海,并非其所长也。

“臣生长海滨,素习水性,于调遣节制,较之他人,颇有长处”,施琅自己自己就是水师提督,从小泡在海里的将军,理应由自己专征。

最主要的一点,陆战将领指挥海战,犯了兵家之大忌。

其二:双重指挥必互相掣肘、互相不服。

奏折中写到,双重指挥可能带来的恶果,也就是:“总督提督互相掣肘,不便于行事。”

假如遇到关键决策上,如进攻时机、兵力部署等,都需要与姚启圣商议,极易引发争执,贻误战机。他请求“独任”、“专征”,正是为了避免这种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