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见状,连忙作揖回应道:“阁下可是刘国轩将军?在下便是大清内阁宰相明珠。”
刘国轩闻听此言,赶忙拱手作揖,笑道:“哦呵呵……原来是大清国的宰相明珠,久仰久仰啊!”
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客气,但眼神却始终紧盯着明珠,似乎在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二人一番客套之后,刘国轩接着说道:“明相,请您移步登上本将军的船,让我略尽地主之谊,请您喝一杯茶如何?”
明珠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啦……”
然而,她的话还没说完,一旁的侍卫突然插嘴道:“明珠大人,万万不可啊!”
明珠有些诧异地看了侍卫一眼,然后笑着解释道:“哎……刘国轩将军可是个明事理的人,他怎么会害我呢?”
说着,他还转头看向刘国轩,眼中带着一丝笑意,似乎在询问他的意见。
刘国轩见状,立刻哈哈大笑起来,连笑三声后,他说道:“两军交战,尚且不斩来使,更何况是您明珠大人呢?”
明珠也被刘国轩的笑声感染,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
两人相视一笑,气氛顿时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随后,刘国轩亲自上前,拉住明珠的手,邀请她一同登上自己的宝船。
明珠也没有丝毫犹豫,欣然应允。
在登上宝船的过程中,刘国轩突然想起了什么,笑着对明珠说:“明相,您可还记得,十八年前,我们就已经见过面了?”
明珠闻言,先是一怔,然后有些疑惑地揉了揉眼睛,又仔细端详了一下刘国轩,似乎在努力回忆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她突然恍然大悟,惊讶地说道:“您是……您是当年的那个侍卫?”
刘国轩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明相真是好记性啊!”
原来在康熙二年的时候,明珠身负皇命,踏上了前往台湾的征程。
他的任务是招降郑经,以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这趟差事办得异常艰难。
当明珠抵达台湾后,他与郑经进行了多次会面,但每次都不欢而散。
郑经对清朝的招降毫不理会,甚至对明珠表现出了极大的敌意。
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中,郑经竟然怒不可遏,拔剑相向,欲将明珠斩杀,并将其头颅送还大清。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郑经身旁的一名侍卫眼疾手快,猛地冲上前去,一把夺下了郑经手中的宝剑。
这名侍卫随即跪地叩头,苦苦劝阻郑经,称此举不仅会引发清朝的愤怒,更可能导致台湾遭受灭顶之灾。
郑经在侍卫的苦劝下,终于稍稍平息了怒火,放过了明珠一马。
明珠则趁此机会,狼狈不堪地逃离了台湾,捡回了一条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