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徐乾学在得知陈梦雷和李光地之间的事情后,便心生一计。
他本想让李光地将自己写好的奏折呈递给皇上,这样一来,陈梦雷不但不会被处死,而且只要徐乾学向康熙皇帝要人,康熙必定会应允,让陈梦雷与他一同负责修缮《明史》。
然而,徐乾学万万没有想到,李光地竟然是如此贪功忘义之人。
他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抛弃与陈梦雷的交情,甚至还妄图将陈梦雷置于死地。
想到这里,徐乾学心中的怒火愈发熊熊燃烧,对李光地的厌恶之情如决堤的洪水般喷涌而出。
而一旁的陈梦雷,更是心如刀绞,痛苦不堪。
陈梦雷与李光地以及郭琇三人,曾经是情同手足、义结金兰的好兄弟,他们曾在神像前立下誓言,要同甘共苦、生死与共。
然而,如今李光地的所作所为,却让陈梦雷感到无比的失望和痛心。
更让陈梦雷难以接受的是,当年李光地全家逃难时,若不是陈梦雷舍命相救,恐怕李光地早已命丧黄泉。
这份救命之恩,陈梦雷从未想过要李光地报答,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李光地竟然会如此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陈梦雷的悲愤之情如火山一般喷涌,他无法再忍受这种被背叛的痛苦。
于是,他拿起笔,饱蘸浓墨,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一封震惊千古的书信——《与李安溪绝交书》。
这封信,不仅仅是一封绝交书,更是陈梦雷对李光地的控诉和谴责。
它记录了两人之间的恩怨情仇,也见证了一段曾经真挚的兄弟情谊的破裂。
这封信,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绝交书,流传至今,令人感慨万千。
\"夫忘德不酬,视危不救,鄙士类然,无足深责;乃若悔从前之妄,护己往之尤,忌共事之分功,肆下石以灭口,君子可逝不可陷,其谁能堪此也?
……向使与年兄非同年、同里、同官,议论不相投,性情不相信,未必决裂至此!回思十载襟期,恍如下梦,人生不幸,宁有是哉?\"
写完了绝交书之后,陈梦雷在狱中痛哭一场,写下名垂青史的《告都城隍文》。
\"康熙十有九年岁次庚申闰七月朔,福建福州府侯官县官地方,原任翰林院编修陈梦雷,谨熏沐虔诚昭告于敕封都城隍正神……何意李光地蜡书遣使,负约于先,宠命加身,爽信于后。
雷有怀莫剖,负谤难明……雷言词或诳,乞加霹雳严诛。如李光地始终负心,尤望神只默鉴……血泪呼天,激切鸣冤,虔诚上控。谨疏。\"
然而,尽管徐乾学付出了诸多努力,最终也只能保住陈梦雷的性命而已。
毕竟,陈梦雷与李光地合谋骗取耿精忠军报一事,若没有李光地的亲口承认,陈梦雷就算有一百张嘴也难以辩解清楚。
就这样,陈梦雷被流放到了盛京,而李光地却凭借着那封蜡丸信的功劳,以及康熙对他的信任,得以年年升迁。
那篇《告都城隍文》和《与李安溪绝交书》,在徐乾学看到之后,就故意让它们流传到了民间。
那些文人志士们读到这两篇文章后,对在朝为官的李光地纷纷表示谴责,为陈梦雷的遭遇打抱不平。
康熙后来也听闻了此事,但他并未过多关注,因为在他心中,李光地的可信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