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多说,清军仅仅用了十天,就击败所有吴军水路的水师,占领了所有的水路。
赵良栋不仅提出了一个精妙的计策,还详细地描述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他建议在昆明池内横列巨大的木筏,这些木筏将成为一个坚固的防线。
在木筏上,要构筑起用于侦察、防御和攻城的高台,形成一个严密的防御体系。
同时,还要安排水军在木筏之间巡逻,时刻保持警惕,严密监视着城内敌军的一举一动。
这个计策的目的是防止城内的敌军试图从昆明湖中潜出,从而封锁昆明与外界的水陆通道,彻底切断城内的粮饷供应。
赖塔对赵良栋的建议非常赞赏,并迅速采纳了这个计划。
令人惊讶的是,仅仅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清军就按照赵良栋的计划将昆明城包围得水泄不通。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清军抓到了吴军的水师活口,这让赖塔恍然大悟。
赖塔懊悔地拍着自己的脑门说道:“唉,若没有皇上的旨意,恐怕老夫还在苦苦地围困昆明城呢!”
原来,清军虽然对昆明城进行了包围,但实际上包围得并不严密。
尤其是昆明池,南北相距长达百里,池面异常广阔,而池四周的安宁、晋宁、昆阳、呈贡四县的驻军,大部分都没有被撤换,仍然由吴三桂的旧部负责防守。
这些吴三桂的旧部,自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属和朋友被困死在城内,所以他们对吴军的舟楫往来视而不见,从不加以查问。
这就导致了清军的包围圈存在着明显的漏洞,给了城内敌军可乘之机。
如此一来,城内军民所需的粮食和衣物,便都依靠水路运输来获取,而这些物资则是从邻近湖泊的四个州县源源不断地供应而来。
正因如此,尽管清军已经围困了昆明长达六个月之久,但却始终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效。
然而,这一次情况却有所不同。
清军成功地切断了昆明城的粮道,这使得城内的粮食供应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彻底断绝了。
据传闻,此时一酒杯的大米竟然要价一两白银!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便有银子也难以买到大米了,城内的人们开始面临严重的饥荒,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此类事件屡屡发生。
在这种绝境之下,彰泰抓住机会,命令士兵们日夜不停地用火炮猛烈轰击城墙,同时还连续射入数万封劝降书。
眼看着昆明城的城墙在炮火的轰击下摇摇欲坠,而城内的守军也因为饥饿而战斗力大减,昆明城的陷落似乎已近在咫尺。
就在这关键时刻,当年曾经用大象战阵击败清军的大将线域,这几日却显得心神不宁。
他深知昆明城的陷落已难以避免,于是赶忙找到自己的好友吴世吉,忧心忡忡地对他说道:“如今昆明城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了,我们若是继续坚守下去,恐怕不仅自己的脑袋会不保,甚至全家都会惨遭杀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