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懊悔不已,用手掩住面容,呜咽起来。
然而,在这一片混乱中,唯有方光琛紧闭双眼,深深地叹息着。
他的脑海中仿佛浮现出康熙十二年那个雪夜的情景——当时,他曾劝告吴应麒要为吴三桂立下功劳,切不可贪污腐败。
而此时此刻,窗外飘落的梅瓣似乎也在嘲笑着他们的失败。
“够了!”突然间,吴世璠猛地一拍桌子,他手上的玉扳指与檀木撞击,发出清脆的裂响。
少年天子端坐在金碧辉煌的龙椅上,原本应有的威仪在这死寂的氛围中却显得摇摇欲坠。
他的脑海中不断闪现着吴三桂对自己的重托,还有郭壮图密报的那句“楚王沿途募兵两千欲取而代之”。
这些记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让他的心头沉甸甸的,仿佛有千斤重担压在身上。
终于,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少年天子从牙缝里艰难地挤出了两个字:“……散宴。”
这两个字如同他此刻的心境一般,充满了无奈和无力。
残烛曳影,摇曳的烛光在风中显得格外凄凉。
吴应麒猛地一脚踢开翻倒在地的狻猊铜炉,伴随着“哐当”一声巨响,铜炉在地上滚动,发出一阵沉闷的声响。
他面色阴沉地踏着满地的狼藉,头也不回地拂袖而去,留下了一地的惊愕和惶恐。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败报就如晴天霹雳一般传来。
清军距离沅州府已经不足百里,形势岌岌可危。
吴应麒听闻这个消息后,惊慌失措,他匆忙带上自己的两千兵马,以及少年皇帝吴世潘,还有老臣郭壮图、方光琛等人,如丧家之犬般向云南狂奔而去。
胡国柱和夏国相则负责垫后,他们要为吴世潘的逃离争取时间。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然而,就在当天夜里,吴应麒心中的野心却如野草般疯狂生长。
他暗自盘算着,只要将吴世潘斩杀,自己就能顺理成章地自立为帝。
这个念头一旦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便再也无法遏制。
就在吴应麒准备动手之际,他的阴谋却被方光琛识破。
方光琛一直对吴应麒心存疑虑,此刻更是察觉到了他的异常举动。
方光琛与郭壮图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决定假借皇帝的名义传达一道口谕,命令吴应麒前来营帐中商议要事。
“皇上的中军大帐里,究竟有多少人呢?”吴应麒心生疑虑,开口问道。
“回禀楚王,帐内仅有方光琛和郭壮图二人。”侍从如实禀报。
“竟然只有他们两个?”吴应麒嘴角泛起一抹冷笑,“这可真是天助我也!听我摔杯为号,一旦大帐内传来杯碎之声,你们便立刻冲进帐内,无论见到谁,都格杀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