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八年正月,局势愈发紧张。
吴总兵王度冲、将军陈珀等人眼见大势已去,纷纷率领舟师归降大清。
清军士气大振,而吴军则人心惶惶,一片混乱。
此时的岳州城,不仅人心惶惶,更是面临着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
城中的百姓们饥肠辘辘,叫苦不迭。
原本繁华热闹的街市,如今也变得冷冷清清,一片萧条景象。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军队士兵,都深知岳州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一则广为流传的民谣更是将这种危机感推向了高潮:“吴应麒!吴应麒!杀了你献康熙。”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吴应麒心急如焚,他接连不断地派遣使者四处求援,但却始终未能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支持。
与此同时,岳州城内的官兵们也开始人心惶惶,许多人相继选择投降清军。
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吴应麒最终决定放弃岳州城,带领残部突围而出。
他们一路狂奔,如惊弓之鸟般逃至长沙府。
然而,厄运似乎并未放过他们,大将军吴国贵也在衡州遭遇惨败,不仅丢掉了衡州,还不得不退守武冈府。
清军则乘胜追击,连战连捷,在接连攻克岳州和衡州之后,康熙皇帝果断下令猛攻长沙。
然而,就在长沙城尚未被攻破之际,吴军的主将胡国柱却突然带着亲信逃离了战场,直奔屯辰龙关而去。
这一举动让长沙城内的吴军顿时陷入了混乱,士兵们眼见主将都已逃跑,顿时失去了战斗的意志。
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打开城门,向清军投降。
就这样,清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占领了长沙。
此后,清军的进军之路变得异常顺利,他们势如破竹,接连攻克了永明、江华、东安等地。
此时的湖南,对于清军来说已经是唾手可得的囊中之物了。
康熙十八年八月,阳光明媚,安亲王岳乐率领大军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向着武冈和枫木岭挺进。
这是一场决定命运的征程,岳乐心中充满了必胜的决心。
与此同时,吴军的将领吴国贵也在紧张地部署着防御。
他率领着两万余名精锐士兵,严阵以待,决心在枫木岭隘口与清军决一死战。
战斗的号角吹响,喊杀声震耳欲聋。
岳乐派出了建义侯林兴珠和提督赵国祚等猛将,他们身先士卒,率军奋勇冲击。
清军的攻势如狂风暴雨般猛烈,吴军虽然拼死抵抗,但在清军的强大压力下,逐渐陷入被动。
突然,一声巨响,一枚炮弹在吴军阵中爆炸,吴国贵不幸被击中,当场身亡。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吴军大乱,士气瞬间崩溃。
吴国贵的死对吴军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不仅是三藩之乱中吴军战死的最高职位的将领,更是吴军的核心力量。
他的离去使得吴军失去了主心骨,士兵们开始四散奔逃。
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安亲王岳乐便乘胜追击,率领清军势如破竹地攻克了宝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