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一天,大清国的重臣、范文程的儿子范承谟,尚未自尽,便被耿精忠派来的五六个大汉给杀害了。
而耿精忠这个狠辣之人,于当天将范承谟的幕僚、兄弟以及全家人等五十三人,全部残忍地杀害于福州城,并将他们的尸首一同焚毁。
负责看守范承谟狱卒许鼎,他向来对范承谟心怀敬佩之情。
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悄悄地来到了荒野,在那片被焚毁的废墟中,仔细地寻找着范承谟的烬毁剩骨。
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捡到了一些残留的骨头,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收藏起来。
处理完范承谟的事情后,第二天,耿精忠决定投降大清——他献上了总统将军印,福州城的百姓名册,表示愿意投降。
于是,耿精忠率领着他的文武官员们,一同出城向清军投降。
康亲王杰书随即宣布:康熙皇帝下令,让耿精忠仍然保留靖南王的爵位,但耿精忠必须跟随大军一同征讨郑经,以图立功赎罪。
与此同时,困守在温州的曾养性得知了耿精忠投降的消息后,也立刻率领着他的军队归顺了清朝。
随着耿精忠和曾养性的归降,景宁、遂昌、庆元、政和、松滨等地以及温州、处州二府也相继被清军收复。
浙江总督李之芳见状,立刻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迅速出兵攻取了江西的玉山、铅山、德兴等县。
三个月后,耿精忠和康亲王的联军,将郑经逐回厦门,尽复兴化、泉州、漳州诸府。
刘进忠亦以潮州降清,福建平定。
福建平定之后,康亲王杰书深知广东尚之信和两广总督金光祖的势力不容小觑,若不及时铲除,恐成后患。
于是,他果断向康熙皇帝请旨,请求立刻率领大军攻打广东,以绝后患。
尚之信得知清军来势汹汹,心中暗自叫苦不迭。
他心里清楚,以自己的实力,绝对无法与清军抗衡。
在走投无路之际,尚之信决定向吴三桂求援,希望能借助吴三桂的力量来抵御清军的进攻。
然而,此时的吴三桂自身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清军围困长沙等地,使得吴三桂的处境愈发艰难,再加上吴军在战场上连连失利,吴三桂根本无暇顾及尚之信的求援。
尚之信苦等多日,始终未见吴三桂的援军到来,心中愈发焦急。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意识到大势已去,继续抵抗下去只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于是,尚之信决定效仿耿精忠,向康熙皇帝上书,请求投降。
尚之信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一方面是因为他看到耿精忠投降后不但没有受到处罚,反而仍然保留了亲王之位,这让他对康熙皇帝的态度产生了一丝侥幸心理;另一方面,他也实在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出路,投降或许还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地位。
康熙皇帝在收到尚之信的投降上书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批复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封尚之信为平南王,同时命令他率领所部军队听从康亲王杰书的调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