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康熙的旨意,一群侍卫小心翼翼地抬起梓宫,缓缓地向西华门外走去。
康熙亲自扶着梓宫,一步一步地跟随着,仿佛生怕梓宫会离开他的视线。
亲王以下的文武官员以及公主、王妃以下,八旗中受封二品诰命的妇人以上,全都聚集在西华门外,他们身穿素服,面色凝重,静静地等待着梓宫的到来。
当梓宫出现在众人面前时,现场一片肃穆,只有压抑的哭泣声此起彼伏。
康熙站在梓宫旁,看着众人,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但他强忍着不让它们流下来。
最后,梓宫被安放在享殿中,康熙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心中的悲痛如潮水般汹涌。
他知道,从此以后,他与皇后阴阳两隔,再无相见之日。
康熙谕礼部:皇后何舍里氏作配朕躬,已经十载,上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尽诚孝,佐朕内治,尤极敬勤,节俭居身,宽仁逮下,宫闱式化,淑德彰闻。
兹于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崩逝,倦怀懿范,痛悼弥深,宜有称谥,以垂永久。
至此,康熙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暂且在遵化修建皇陵地宫。
由于当时大量的钱财都被投入到了激烈的战场中,康熙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取消地宫外的建筑,只专注于建造地宫,以便停放皇后的梓宫。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康熙对皇后的思念愈发深沉。
他不仅数十次亲自前往祭奠皇后,还常常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皇后的梓宫前,默默地陪伴着她,仿佛她还能听到自己的倾诉。
俗话说,人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康熙也不例外,当皇后离世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真正深爱的人一直都是赫舍里。
两个月过去了,康熙终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他任命皇贵妃钮祜禄代皇后行使后宫权利,从此,遏必隆的两个女儿开始执掌后宫,肩负起管理后宫的重任。
然而,就在康熙沉浸在对皇后的思念中时,工部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康熙十三年六月二十日,工部尚书吴达礼前来禀报:“启禀皇上,汤若望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制出了一门木炮!明日正午,请皇上移步卢沟桥炮场试炮。”
康熙听闻这个消息后,顿时来了兴致,他好奇地问道:“木炮?这炮究竟如何?”
文武重臣们听到“木炮”这个词后,都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
他们脸上露出好奇的神色,显然对这种从未听闻过的火炮充满了疑问。
明珠轻声说道:“木炮?我可从未听说过还有这种炮啊。我只见过铜炮,那可是相当沉重的大家伙。”
他一边说着,一边摇了摇头,似乎对这所谓的木炮并不看好。
索额图也歪着脑袋,紧盯着吴达礼,同样小声地嘟囔道:“木炮?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木头怎么能做成炮呢?”他的语气中透露出明显的怀疑。
吴达礼见状,微微一笑,然后不紧不慢地解释道:
“皇上,这木炮是南怀仁针对江西、湖南等地多山的特点而特别制作的。这种炮的重量仅有一千斤,相比铜炮要轻便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