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投降又该如何?”范承谟面色一沉,冷哼一声道:“耿家祖辈、父辈深受皇恩,位极人臣,你岂能背叛朝廷,依附吴三桂这乱臣贼子,难道你的良心都被狗吃了不成?”
他的话语如利箭一般,直直地刺向耿精忠,然而耿精忠却不以为意,嘴角泛起一抹冷笑:“哎呦……”
他拖长了声音,似乎对范承谟的质问充满了不屑,“你父亲范文程,当年不也是大明的秀才吗?他吃的可都是大明的俸禄啊!可结果呢?他还不是投奔了满清鞑子!”
耿精忠的这番话,犹如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了范承谟的心上。
要知道,范文程可是满清的第一汉臣,更是被称为第一谋士,其地位之高,影响之大,无人能及。
然而,面对耿精忠的嘲讽,范承谟却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带着几分癫狂与不屑。
“明末皇帝无道,失了人心,家父投奔满人,亦是顺天命也!”范承谟的笑声戛然而止,他的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耿精忠,“而老王爷耿仲明,不也是走投无路,才选择投降清军的吗?哈哈……哈哈……”
“范承谟啊范承谟,你说的没错,我祖父耿仲明、你父亲范文程,二人不仅是姻亲,而且也算是满清重臣。想当年,大明王朝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祖父和你父亲深感大明无道,于是毅然决然地投靠了清军,为清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耿精忠一脸得意地说道。
“然而,如今的满清鞑子康熙皇帝,同样也是无道昏君!他横征暴敛,欺压百姓,使得天下苍生苦不堪言。我等身为汉人,理应为天下汉人苍生而战,将满清鞑子驱除出中原,恢复我汉家天下!”
耿精忠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发高亢起来。
“呸……你这作恶多端的奸贼,你以为你会得逞吗?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打的什么算盘!”范承谟怒目圆睁,狠狠地骂道。
“哦?你知道什么?”耿精忠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笑眯眯地问道。
范承谟则是大义凛然地说道:“七星再拜真天子,分明火从耳边起,杀尽三山牛出血,身骑白马军中止!”
这诗句,早在福建传了数年了,几乎人人皆知,他范承谟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实际上,这首诗的真正含义是,福州城为了预防火灾,特意在耿精忠的藩王府前挖掘了七口井,这恰好与诗句的描述相吻合。
而所谓的“七星再拜真天子”,其寓意便是福州将会诞生一位天子。
那么,这位天子究竟会是谁呢?
答案就隐藏在后面的诗句中——“分明火从耳边起”。将“火”和“耳”组合起来,便是一个“耿”字,显然这里指的就是姓耿的人,也就是耿精忠本人了。
至于“杀尽三山牛出血”,其中的“三山”实际上是福州的别称。
经过众人的解读,这首诗的意思变得清晰起来:耿精忠将会成为未来的天子,如果他能够起兵造反,必定能够成功称帝。
当范承谟念完这首诗后,耿精忠不禁开怀大笑,他对范承谟说道:
“范承谟啊,既然你知晓这首诗的内容,自然也就明白其中的深意。想当年,你的父亲范文程辅佐满清入关,成为天下第一汉臣。如今,你同样有机会辅佐我耿精忠,将满清驱逐出山海关。到那时,你必将成为我朝的第一文臣啊!”
“呸!”范承谟怒目圆睁,猛地啐了一口,义正言辞地吼道,“我范承谟生是大清的人,死是大清的鬼,要杀便杀!”
耿精忠见状,气得脸色发青,他提起那柄寒光闪闪的大刀,“嗖”的一声架在了范承谟的脖子上,恶狠狠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