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刘玄初的家中。
夜半三更时分,整个刘府都沉浸在深沉的梦乡之中。
此时,正躺在温暖被窝里,睡得正酣的刘玄初,忽然被窗外传来的一阵急促脚步声和低声的通报声惊醒。
他猛地睁开双眼,眼神中瞬间闪过一丝惊愕与警觉。
待听清是吴三桂来访的消息后,他那原本还有些迷糊的脑子瞬间清醒过来,如同被冷水泼面一般。
刘玄初不敢有丝毫的耽搁,立刻从床上翻身而起。
他的动作迅速而慌乱,双手忙不迭地去抓放在床头的衣物。
由于太过匆忙,他的手不小心碰到了放在床边的烛台,烛台上的火苗剧烈地晃动了几下,险些熄灭。
好不容易穿好衣服,他又匆匆整理了一下自己有些凌乱的头发,连腰带都系得歪歪扭扭。
但他顾不上这些细节了,三步并作两步地朝着书房奔去。
到了书房,他看到吴三桂正背着手,在书房里缓缓踱步。
刘玄初急忙快走几步,来到吴三桂面前,双膝跪地,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
“玄初啊......你跟随本王二十多年了,何必这么客气!”吴三桂微微转过头,看到跪地的刘玄初,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容,摆了摆手说道。
刘玄初呵呵一笑,抬起头来,说道:“如今只是行王礼,日后玄初盼望能行三跪九叩大礼,玄初亦是高兴啊。”
他这话里暗藏深意,似乎在暗示着吴三桂未来将会有更加尊贵的地位。
吴三桂听完,先是微微一怔,随即放声哈哈大笑起来。
那笑声在空旷的书房里回荡,仿佛要冲破这寂静的黑夜。
他走到刘玄初身边,伸手将他扶起,说道:“玄初,我且问你,若本王起兵,应该以什么理由?”
其实刘玄初心中早就像明镜似的,他太了解吴三桂了。
他心想,吴三桂总不能说,康熙不让他在云南住了,他才起兵的吧,这理由传出去实在是太牵强,难以服众。
他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脑海中迅速地思索着合适的起兵理由。
过了片刻,刘玄初眼睛一亮,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
“王爷,明亡没有多久,人心思旧。如今这天下百姓,还有许多人怀念着故明旧事。我们宜立明朝后裔奉以东征。
您想啊,那些老臣宿将们,他们大多都曾在明朝为官,对明朝有着深厚的感情。
若我们以恢复明朝为旗号,他们无不愿当前驱,为我们冲锋陷阵。而且,这样一来,我们在百姓心中也能占据大义之名,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响应。”
吴三桂听完,缓缓地点了点头,摸着下巴上的胡须,说道:
“嗯,以明朝为由,颇有道理。如此一来,本王起兵便师出有名,也能让那些心怀异心之人无话可说。”
其实吴三桂明白,他要举兵反清,就得借用复明这面旗帜,去激发潜在于汉族官兵和广大汉族人民中间的民族感情,吸引他们到反对满洲贵族统治的浪潮中来。
在这风云变幻、局势波谲云诡的时代,吴三桂的内心犹如那波涛汹涌的大海,始终难以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