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朱国治刻意拉长了声调,并且略略压低了嗓音,继续说道:“就凭我在云南这两年的亲身经历来看,那吴三桂根本就没有丝毫北迁之意啊!”
闻听此言,一旁的傅达礼与折尔肯不约而同地点头称是,并附和道:“朱大人所言极是,今日我们前往平西王府,观那吴三桂的态度,想要让他北迁就实非易事啊。”
朱国治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他们二人的看法,紧接着感慨道:
“想我已担任云南巡抚整整两年之久,可在这两年里,我却活得如同一个毫无实权的傀儡。云南之地的大小事务,无一不是由吴三桂全权处置。为此,我整日忧心忡忡,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心心念念盼望着吴三桂能够早日北迁,好将此地政务交还于朝廷之手啊。”
朱国治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终于将积压在心底已久的苦水一股脑儿地吐了出来:
“唉!自从我奉命来到这云南为官,本以为能大展拳脚、有所作为,可谁曾想到竟会落得这般田地!
说是堂堂云南巡抚,实际上不过是个徒有其名的空架子罢了。
别说是治理偌大一个云南省了,就连那些本地的小小官员们都对我这个巡抚大人视而不见,根本不屑前来拜见。
但凡有点什么事情需要处理或者禀报,他们统统直奔那平西王府而去,仿佛我这儿根本不存在似的。
更让人无奈的是,云南当地的赋税大权居然完全掌握在吴三桂手中。
我就算有心想要办点实事,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
听到这里,傅达礼不禁皱起眉头问道:“竟是这样么?这吴三桂怎敢如此嚣张跋扈?难道他不知道前些年皇上早已下旨,明确要将地方政务交还总督和巡抚管理吗?”
原来,傅达礼对此事还是知晓一些内情的。
遥想当年他也曾在云南为官任职,那时的吴三桂可谓权势滔天,牢牢把控着整个云南地区的政务以及军事大权。
然而到了康熙十年的时候,吴三桂却突然宣称自己年老体衰、双眼昏花,已无力再操持云南和贵州两地的政事了。
康熙皇帝趁机顺水推舟,果断地下旨要求吴三桂将朝政归还总督与巡抚掌管,并责令吴三桂好生休养歇息。
这些事情,傅达礼和折尔肯也都知道。
“哎……二位钦差大人有所不知啊……”
朱国治深深地叹了口气后,沉重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副忧心忡忡的神情。
只见他双眉紧蹙,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忧虑与无奈,仿佛心中压着千斤重担一般。
过了片刻,朱国治才缓缓开口说道:
“吴三桂那老贼在云南苦心经营数十载之久,其势力早已根深蒂固。如今这云南之地的大小官吏以及众多将令兵丁,无一不是他吴三桂的属下亲信。他们对吴三桂忠心耿耿,唯命是从,眼中只有吴三桂一人,根本就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啊!”
听到这里,一旁的傅达礼默默地颔首表示认同,他轻声附和道:
“不错,朱大人所言句句属实。想当年,在下也曾在云南担任过一县之令,对于当地的情况可谓是再清楚不过了。那些人平日里仗着吴三桂的权势作威作福,全然不把朝廷律法当回事儿。”
说着,傅达礼不禁皱起了眉头,面露愤愤之色。
这时,朱国治也微微点头,表示赞同傅达礼所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