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安亲王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情绪,插话道:
“皇上,请恕臣斗胆直言!”
见康熙微微颔首,表示准许,安亲王便继续说道:
“想当初,那三位藩王曾与朝廷立下约定,只要他们能够成功攻克云南、广东、福建等地,便可就任当地的藩王一职,并且还能享受世袭罔替的特权!
暂且不论他们曾经所立的那些赫赫战功,但如今距离当初的约定不过短短数年时间,朝廷就要贸然收回他们的藩地,这难道不是违背了当年的誓言吗?”
说到此处,安亲王不禁轻轻摇头叹息起来。
“皇上,切莫准了平西王和靖南王的折子让他们撤藩啊!如此行事,定然会寒了那些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将士们的心呐!”
康亲王面色凝重地抱拳躬身向皇帝进言,言辞恳切而焦急。
一旁的惠郡王见状,赶忙附和道:“微臣也附议康亲王所言!此事事关重大,还望皇上三思而后行!”
紧接着,温郡王也急忙上前一步,拱手说道:“臣同样附议,请皇上明察秋毫!”
此时,一直默默观察着局势发展的索额图,眼见众多议政王们纷纷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表达出反对撤藩的态度,他那悬着的心终于稍稍落定了一些。
只见他向前迈出几步,来到殿前,恭敬地施礼后说道:
“诸位王爷说得极是,朝廷实乃万万不可准许他们撤藩之举呀!若是真这么做了,恐怕天下之人都会认为咱们朝廷乃是背信弃义之辈啊!”
然而,就在众人齐声反对之际,明珠却突然冷哼一声,毫不客气地反驳道:
“背信弃义?此言差矣!诸位莫要忘了,此次可是这三位藩王主动请求自请撤藩的!
他们深知朝廷如今面临诸多困难,难以继续供养庞大的藩镇势力,故而才出于对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甘愿放弃自身的权位与利益。
难道这样的大仁大义之举,我们还要加以拒绝吗?如此一来,岂不是寒了三位藩王的心?”
明珠话音刚落,陈廷敬便立刻表示支持:
“没错,正如明珠大人所说,这三位藩王深明大义,知晓朝廷已然无力负担他们的开支。
在此情形之下,他们仍然心系国家安危,毅然决然地选择自请撤藩,以减轻朝廷的压力。皇上啊,您万万不可辜负了三位藩王的这番苦心呐!”
“二位大人,你们这番言论实在是大错特错呀!那三位藩王之所以会上书朝廷,无非就是迫于天下人滔滔不绝的议论声浪,想要借此堵住众人悠悠之口罢了。所以说,唯有咱们朝廷果断地驳回他们的请求,这才称得上是上上之策呐!”
熊赐履义正言辞地高声喊道。
此时,康熙皇帝端坐在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他的手指轻轻地、有节奏地敲击着扶手,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重大决策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