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奇郑重地点点头,回应道:“索大人,您细想一下,这叛军为何不在早些时候或者更晚些时候举事,却恰恰选择在当今圣上欲行裁军之际发难呢?”
正所谓一言点醒梦中人,康熙皇帝闻听此言,犹如醍醐灌顶一般,心中顿时豁然开朗起来。
“没错,这场叛乱不过是个幌子罢了,吴三桂真正的目的在于出兵,其用心便是逃避裁军……”
康熙怒不可遏地一拍面前那雕着金龙的大案桌,震得桌上的笔墨纸砚都微微颤动起来。
站在下首的几人皆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浑身一抖,面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
“皇上息怒啊……即便吴三桂是为了避免裁军才兴兵攻打所谓的叛军,但此等大事,他为何不走加急奏报,却单单通过兵部来传递消息呢?”
熊赐履壮着胆子向前一步,躬身行礼后开口问道。
虽说熊赐履乃是当世大儒,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但对于兵部这些事务,他着实知之甚少。
康熙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缓声道:“熊爱卿,依你之见,如果采用加急奏报,需要多久才能送达京城?”
熊赐履略作思索,然后答道:“回皇上,若是一切顺利,快马加鞭的话,大约十五日便可抵京;但倘若途中遭遇些许变故,恐怕就得耗费二十日左右了。”
康熙点了点头,接着追问道:“那么,若是通过兵部呈递奏折呢?”熊赐履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至少需一月有余!”
“嗯,果真是如此。吴三桂故意选择以兵部的常规奏折上报朝廷,其意图已然昭然若揭——无非就是妄图拖延时间,压根儿就没有裁军的打算!”
康熙双眉紧蹙,眼中闪过一丝睿智之光,仿佛已经洞悉了吴三桂的所有阴谋诡计。
至此,他心中对于此事的种种疑惑终于迎刃而解,真相原来是这般简单明了。
话说那吴三桂压根儿就没打算裁军,他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一旦裁了军,自己的势力必定会大大削弱。
于是乎,这老狐狸便想出一招妙计,打着出兵平叛的旗号,巧妙地避开了裁军这个敏感话题,并向兵部呈上了奏折。
这边厢,兵部收到吴三桂的奏折后,顿时傻了眼。
他们原本还想借着裁军的由头,下达裁军令呢,这下可好,完全没了借口。
面对这种情况,兵部也只能干瞪眼,无可奈何。
朝堂之上,众大臣默默地听着事情的进展,一个个都低着头不吭声。
看到众人这般模样,康熙不禁长叹一口气,忧心忡忡地说道:“唉!这吴三桂果然是技高一筹啊,朕真是拿他没办法……”
要说这康熙与吴三桂之间的明争暗斗,那可是一场接着一场,但每次都是康熙败下阵来。
无论是想要收回地方行政权,还是调换巡抚官员,又或是收缴吴三桂手中的大印,乃至这次的裁军之事,无一例外,全都被吴三桂轻轻松松地就给化解掉了。
真可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吴三桂耍起手段来,当真是让人防不胜防啊!
俗话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此时此刻,康熙不由得想起了太皇太后之前对他的训斥。
当时他还不以为然,觉得自己能够掌控全局,现在想来,太皇太后所言极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