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王爷,确实是来自兵部的……”得到肯定答复后,吴三桂伸手接过那份来自兵部的廷寄,然而其内心却充满了疑惑和不安。
多年以来,那兵部对地处边陲的云南来说,简直如同一个徒有其名的空架子。
吴三桂这位拥兵自重、威震一方的藩王,若想派兵剿灭土匪,根本无需向兵部呈报申请。
但凡涉及到在云贵两地调遣军队作战之事,不仅不必向上奏报兵部,甚至连向圣上请示都可省去。
只需待军事行动结束后,再将此次用兵所造成的损耗,以及最终取得的战果上报给兵部与朝廷便可。
正所谓那句古话所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正因如此,兵部在实际上几乎从未插手过云南一地的防务事宜。
然而就在今日,兵部竟然发来了一封庭寄。
当此庭寄送达吴三桂手中时,他不禁心头猛地一紧。
此时,吴三桂尚未拆开庭寄查看其中内容,便听到身旁的谋士刘玄初开口说道:“王爷啊,这兵部此番突然发来庭寄,恐怕来者不善啊!”
吴三桂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道:“不错,这云南向来都是本王自行管理,又何须兵部来横加干涉……”
话未说完,只见刘玄初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接着说道:“王爷,昨日曾有消息从京城传来,
说是科尔科代已被皇上褫夺了兵部尚书之职,并改任左都御史明珠接任兵部尚书一职。
莫非……此事与此封庭寄有所关联?”
且说那吴三桂虽身处偏远的云南之地,但对京城之事可谓了如指掌。
其中缘由,一来是他深知需时刻洞悉朝廷之动态,故而广结朝中诸位大臣,以获取最新情报;
二来其子吴应熊长居京城,不时向他传递各类消息;
三来则是因其在京城安插的密探多达数百人,这些人每日不辞辛劳地搜集并传递着京城内形形色色的消息。
近日,兵部尚书一职有所变动,此等大事自是瞒不过吴三桂的耳目。
早在昨日收到的消息里,他们便已知晓这新任兵部尚书乃是明珠。
闻听此事时,吴三桂只是呵呵一笑,不屑道:“区区一个明珠罢了,又能掀起多大风浪……”
然而,当他打开一封来自京城的廷寄后,瞬间脸色大变,只见他怒目圆睁,额头上青筋暴起,紧接着便是一阵气血上涌。
只听得“啪”的一声脆响,吴三桂竟愤然将身旁一只精致的茶杯狠狠摔到地上。
这茶杯可不一般,乃是朝廷御赐的青花瓷,而且按照藩王之规格打造而成,价值不菲。
一旁的刘玄初见状,急忙起身,满脸惊愕与不解,不知吴三桂缘何会如此大发雷霆。
吴三桂缓缓地摇了摇头,眉头紧蹙,脸上露出一丝不悦之色,喃喃自语道:“这明珠竟然有意与老夫作对,处处和我过不去……”说罢,他重重地叹了口气。
此时,一旁的刘玄初见状,赶忙走上前去,从吴三桂手中接过那份庭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