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闻言,皆是一脸疑惑地将目光投向了高士奇。
的确,这云南吴三桂之事极为隐秘,且高士奇此前从未涉足过官场,更是从未到过云南那等偏远之地。
他既与吴三桂的心腹胡国柱毫无交集,又不曾与吴三桂本人有过任何往来。
康熙听到陈廷敬的问话后,也是心头一震,随即转头看向高士奇,满脸狐疑地追问道:“是啊,高士奇,此事确实蹊跷得很,你究竟是从何处得知这些消息的?”
面对康熙和众人质疑的目光,高士奇略显尴尬地笑了笑,然后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皇上,诸位大人,其实事情是这样的......”
话说那高士奇的故乡,有个名叫刘坤之人。
此人于顺治十五年金榜题名,高中进士,之后承蒙皇恩浩荡,被朝廷委以重任,派遣至云南担任同知一职。
一日,那胡国柱寻得刘坤,对其言道:“汝今在云南为官,若想仕途顺遂,须拜我为师,并将自身卖与吴三桂大人方可!”
刘坤闻听此言,心中自是难以置信。
见刘坤不为所动,胡国柱遂从怀中掏出一大摞由众多官员签署的卖身契来。
细细观之,其中竟有一份乃是冯苏所签。
尤为巧合的是,这冯苏与刘坤皆来自浙江同乡。
刘坤见状,不禁将那冯苏的卖身契内容牢牢铭记于心。
然而,刘坤生性刚正不阿,坚决不肯依从胡国柱所言。
其后不久,吴三桂知晓此事,勃然大怒,随即将刘坤罢官免职。
不仅如此,吴三桂还上奏朝廷,诬陷刘坤不学无术、难堪大用。
无奈之下,刘坤只得黯然返回浙江原籍。
此后,他索性放下官场之事,转而做起了教书育人的先生。
而高士奇自小就与刘坤相识,刘坤也是父亲的旧友,彼此交情匪浅。
前些年,高士奇因老父病故,回乡操办丧事之际,机缘巧合之下,得以再次与刘坤重逢相见。
话说这刘坤忆起往昔在云南的种种经历,那一件件一桩桩的旧事,令人感慨万千、欷歔不已。
闻得此处,康熙方才恍然大悟。
原本还对吴三桂嗤之以鼻、加以嘲弄的他,此刻心情竟如坠冰窖般瞬间低落下来。
只见康熙眉头紧蹙,长叹一声道:“哎!吴三桂这般行径,实在是荒诞不经……”
言语之中满含愤恨与恼怒之情,显然已将吴三桂视为心头大患。
高士奇本欲借此事当个笑料,好让康熙开怀一笑,以舒缓其心境。
岂料事与愿违,康熙非但未能展颜,反倒愈发郁郁寡欢起来。
不过,康熙到底是心思缜密之人,很快便洞察到了高士奇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