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吴三桂作为当时汉人之中地位最为显赫、权力最大的官员,
其心腹之臣以及麾下的文武百官当中,有许多都来自于江南一带,
特别是那些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江南士子们。
他们对于朱国治可谓是恨之入骨,这其中缘由倒也不难理解。
毕竟,朱国治曾经对汉人儒生毫不留情地下手,手段极其残忍,
这自然使得他成为了吴三桂手下众人眼中不共戴天的仇敌。
再看朱国治这边,就算他有心去攀附吴三桂,
妄图投靠到吴三桂门下寻求庇护,恐怕也是徒劳无功之举。
只因吴三桂绝无可能仅仅因为一个朱国治,而去开罪自己那成千上万的部众。
更何况,虽说吴三桂也曾诛杀过为数众多的汉人,就连南明的最后一任皇帝——永历帝朱由榔都未能幸免。
但他却向来不会对儒生士子下手。
相反,吴三桂对于这些满腹经纶的儒生士子,一直以来都是怀着相当尊崇和敬重之情。
尤其是吴三桂此人,对于各类人才更是视若珍宝,敬重有加。
且说那云南之地,有众多的秀才与举人。
当他们怀着敬畏之心前往拜谒吴三桂之时,吴三桂竟展现出超
乎常人想象的热情。
他不仅毫不摆架子地亲自出门相迎,更是对这些文人雅士慷慨解囊,赏赐下大量的金银财宝。
待众人辞别之际,吴三桂依然礼数周到,亲自将他们送出平西王府,以表敬重之意。
在笼络汉人儒生士子这件事上,吴三桂可谓是不计成本。
他既不吝惜钱财,也不在意自己的颜面,只为能赢得这些读书人的好感。
不仅如此,他还时常向途经云南、贵州两地的各路人才赠送珍贵的金银珠宝以及精美的书画作品。
久而久之,吴三桂在汉人儒生心目中树立起极高的威望。
许多儒生因受其恩惠,心甘情愿地投身于他麾下,成为所谓“西选”的官员,并被派遣至全国各地为官理政。
由于“西选”官员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且人人皆对朱国治心怀怨恨。
如此一来,吴三桂怎会仅仅因为一个朱国治而轻易得罪这么多支持他的人呢?
正当此时,高士奇滔滔不绝地讲述到此,只见一旁的明珠不禁拱手赞叹道:“妙啊!妙啊!皇上此计,真乃一箭双雕之策,着实奇妙无比!”
康熙微微扬起嘴角,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目光缓缓落在那一脸谄媚、阿谀奉承的明珠身上,心中不禁暗自窃喜。
此时,一旁的高士奇赶忙摆了摆手,急切地说道:“何止一箭双雕啊!依臣之见,此乃一箭三雕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