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变得轻松愉快,最后竟然忍不住笑出声来。
原来,这云南巡抚李天浴的奏折与众不同,引起了康熙的兴趣。
李天浴认为,朝廷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个机会,借助吴三桂主动请辞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既然吴三桂已经提出辞职请求,那么朝廷应该顺水推舟,批准他的请求。
这样一来,关键问题就在于吴三桂是否愿意交出权力。
如果吴三桂愿意交权,那就说明他没有反意,可以继续留用;如果他不愿意交权,那就证明他有反意,必须采取措施。
李天浴建议,皇上应以吏部的名义批准吴三桂交权,并观察其后续行动。
“诸位,你们觉得李天浴这个人的意见怎么样?”康熙微笑着向众人询问道。
陈廷敬和明珠纷纷说道:“臣附议,这李天浴之言,便可以将吴三桂置于骑虎难下的局面,而朝廷站在不败之地的境界。”
熊赐履和索额图二人,虽然不同意,但皇上心中早已经下定了决心。
他们也就不再说话了。
于是康熙就命吏部,下发圣旨。
且说这吴应熊和建宁公主,已经在这里待了不少时日,按照规矩,他们也到了该返回京城的时候了。
这一天,吴应熊找到了吴三桂,对他说道:“父王,儿臣也是时候返京了。”
吴三桂听后,脸上露出一丝不舍之情,叹了口气道:“哎,你这一走,咱们又不知道何年才能再次相见了。”
吴应熊深知此去一别,不知何时能再见父亲一面,于是他跪地向吴三桂磕了个头,并诚恳地说道:“父亲,儿臣知道您舍不得我离开,
但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儿臣希望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收敛一些锋芒,毕竟如今朝廷虽然信任您,
但那些嫉妒您、想要弹劾您的人也不在少数。”
吴应熊所说的确实是事实,吴三桂在云贵地区,横行霸道,仗着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行事颇为张扬。
吴三桂点了点头,表示接受儿子的建议:“好,父亲会记住你的话。”
其实吴三桂心中明白,他并不想让吴应熊回到京城。
但他也清楚,作为朝廷留在京城的人质,如果吴应熊不回京,那将引起朝廷的怀疑,甚至可能引发更多的麻烦。
因此,他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事实。
现在吴三桂手握重兵,麾下兵马达数十万人之多,但他并不想与朝廷彻底决裂,只希望能够安心在云南这个地方生活下去,便已经感到满足。
就在此时,吴应熊和公主向吴三桂辞别,踏上了返回京城的路途。
不久之后,圣旨迅速传至云南,吴三桂接过圣旨,面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
当他打开吏部的回奏时,愤怒之情溢于言表,气得他将茶杯和茶壶都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吏部表示:“平西王的确是过于劳累了,我们在云南和贵州设有总督和巡抚,这些事务本应由他们负责管理。既然如此,就让平西王好好休息调养身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