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声音洪亮,瞬间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特别是那些议政王们更是格外关注。
魏裔介此人啊,近些年来但凡呈上奏折,对于诸位王爷而言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事情。
正因如此,那些王爷们对他可谓是恨得咬牙切齿。
然而,令人无奈的是,这魏裔介既不贪赃枉法,亦不受人贿赂,更没有犯下任何罪行。
即便是有人想要刻意诬陷于他,还有康熙皇帝在背后全力庇护着。
这不,当王爷们再次瞧见魏裔介递上的奏章时,心中不由得一阵颤抖。
\"哦……魏爱卿,不知今日你所奏之事为何?\"康熙皇帝开口询问道。
原来呀,只要是在这大朝之上所撰写的奏章,绝大多数都会交由朝中大臣们共同商议讨论。
而这一点却与那密折有所不同,所谓密折乃是以蜜蜡严密封存,并加盖私人的印章。
待到送达皇上手中之时,皇上还会仔细查验印章以及蜜蜡是否完好无损。
此时,只见魏裔介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启禀陛下,我朝的内三院自从天聪十年设立至今,已然过去了四十余个春秋岁月。
如今看来,其内部的职能机构已无法适应大清国日益蓬勃的发展需求,微臣斗胆提议对内三院进行一番改革。\"
魏裔介此言甫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议政王和一众朝臣顿时炸开了锅,喧哗之声此起彼伏。
康熙则不慌不忙地展开奏章,神情专注且饶有兴致地阅读起来。
待到康熙阅毕,他微微颔首,表示认可,并开口道:“魏爱卿,不妨详细说说,究竟该如何进行改革呢?”
魏裔介闻言,恭敬地拱手施礼,然后面向众人开始阐释:“想当年,天聪十年之时,太宗皇帝英明睿智,仿效明朝制度,设立了国史院、内秘书院以及内弘文院。
而且每个院中都安排了一名大学士主持事务。
其中,内国史院负责记录并注释朝廷的诏令,编纂实录和史书,拟定郊祀祝文、诰命册文等重要文件;
内秘书院则主管处理外交文书以及敕谕祭文;
而内弘文院的职责在于诠释历代人物行为的善恶得失,为皇上进讲治国理政之道。”
说到此处,魏裔介稍作停顿,接着语气坚定地继续说道:“然而时至今日,大清国已然实现九州一统之伟业,不仅掌控着蒙古、西藏、回族等广袤地域,
其疆域更是向北延伸至库页岛,向南拓展至西沙群岛。
这般辉煌盛景,早已超越往昔偏居关外时的大清。
正因如此,现行的内三院体制已无法满足大清国日益发展壮大的需求,所以必须进行改革!”
康亲王身为议政王之尊,当仁不让地率先站起身来,目光炯炯地望向魏裔介,开口问道:“哦?不知魏大人有何高见,这内三院究竟应当怎样进行改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