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大清王朝却与之迥异,其对诸位王爷有着明确规定,即必须常驻京城。
若王爷欲离开京城,则需有圣上旨意方可成行。
此外,清朝的王爷并无兵权在手,其所拥有者不过是数量有限的府兵及家奴罢了。
正因如此,只要王爷们皆身处京城之中,他们便难以兴起反叛之心。
而这一点,魏裔介自是心知肚明,故而他亦颔首表示认同。
此时,康熙开口问道:“魏爱卿啊,那么这第三条又是何意呢?”
只见魏裔介微微一笑,答道:“陛下,您长久以来不都渴望能够重新组建内阁么?”
康熙闻言,连连称是道:“正是,朕一心想重振内阁雄风,并且还打算任命魏爱卿担任这内阁首辅之宰相一职。”
言罢,康熙朝着魏裔介轻轻颔首示意。
实际上,追溯到顺治时期,内阁这个机构就已然成形并开始运作了。
然而,自鳌拜掌权以来,内阁制度却遭到废弃。
近年来,康熙一直渴望能够重振内阁,但可惜的是,那些议政王们屡屡出手阻挠,使得他不得不暂时放弃这个想法。
毕竟一旦内阁得以恢复,那么这些议政王们的权力将会大打折扣,几乎沦为有名无实之辈。
正因如此,围绕着是否恢复内阁一事,康熙与诸位议政王之间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激烈的争论。
此时,只见魏裔介轻轻地摆了摆手说道:“多谢皇上对微臣的厚爱,只是微臣如今已年迈体衰……”
康熙听闻此言后,不禁放声大笑起来:“魏爱卿啊,在那乡野民间,人们皆称呼您为‘乌头宰相’。
瞧瞧您呐,头上连一根白发都未曾有过,皆是乌黑浓密的发丝,又怎能言老呢?”
面对康熙这番话语,魏裔介面露羞惭之色,微微一笑回应道:“呃,皇上……”
话说至此,魏裔介的面色突然变得有些难看,眼眶泛红,仿佛随时都会落下泪来。
见此情形,康熙连忙关切地问道:“魏先生为何会如此这般呢?”
魏裔介沉重地叹息一声,缓缓说道:“启禀皇上,微臣确实有法子可以助您恢复内阁,但若是此事得以成功,微臣恐怕就不得不选择隐退致仕了啊!”
康熙听闻魏裔介竟要致仕,心中一惊,当即站起身来,满脸疑惑地问道:“魏爱卿,你这番言语究竟是何意啊?”
只见魏裔介一脸凝重之色,拱手道:“皇上,倘若此事能够顺利达成,那么日后微臣定然会遭到议政王们无尽的报复。所以,还望皇上事成之后,准许微臣归隐田园……否则……”
说到此处,魏裔介突然止住话语,瞪大双眼,直直地望着康熙。
康熙自然不愿去听那“否则”之后的内容。
毕竟他心里清楚得很,那必然不会是什么好事情,而且多半与那些议政王脱不了干系。
于是,康熙连忙开口道:“魏爱卿,你先将其中缘由详细说来,容朕仔细思量一番后再行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