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亲王闻言,上前一步,坚定地回答道:“顺治爷的圣旨,自然有效!”
魏裔介一脸严肃地说道:“臣奏请皇上请出顺治十五年(1658)七月二十三日的圣旨!”
康熙心里暗自琢磨着魏裔介的意图,但他知道自己内心是支持魏裔介的。
于是他好奇地问道:“魏先生,你这是什么意思呢?”
魏裔介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皇上,等圣旨拿出来后,您就会明白了。”
要知道,现在已经是康熙八年了,而那份圣旨却是顺治十五年的。
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一年,谁又能清楚地记得十一年前的事情呢?
就算是历经三朝的元老级大臣安亲王,此刻也是一脸茫然,完全想不起十一年前的圣旨究竟写了些什么。
他只能呆愣愣地看着魏裔介,试图从他脸上看出一些端倪。
康熙轻轻挥了挥手,示意身边的太监去取来顺治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的圣旨。
整个金銮殿上陷入了一片死寂般的沉静,没有人敢轻易开口说话。
康熙默默地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视着群臣,众人纷纷低头不敢对视。
只有魏裔介稳稳地站在那里,闭上眼睛,仿佛在沉思冥想。
陈廷敬、张英、熊赐履三人紧紧盯着魏裔介,他们也摸不清这魏裔介到底想要做什么。
而安亲王和康亲王等人则面面相觑,谁也拿不定主意。
朝堂上的大臣们更是一头雾水,与其说是不明白,倒不如说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
毕竟,魏裔介这两日的上书举动已经惹怒了朝中满族官员。
这时,一名小太监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块黄绸走进金銮殿。
众人定睛一看,那正是顺治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的圣旨!
康熙皇帝接过圣旨,缓缓展开,全场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份十一年前的圣旨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只见康熙皇帝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脸上浮现出一丝恍然大悟的神情。
他抬起头,目光落在魏裔介身上,眼神中闪烁着赞赏之意。
心中暗自感叹:“这魏裔介啊魏裔介,你果然心思缜密,这个计策真是巧妙至极。”
康熙看着圣旨呵呵一笑,然后走下金銮殿,将圣旨递给了明珠。“明珠,你来念这圣旨!”康熙说道。
明珠一脸疑惑地接过圣旨,但他还没来得及打开,就看到康熙面向龙椅,并出人意料地跪了下来。
康熙的声音庄重而坚定:“儿臣玄烨,接皇阿玛圣旨!”